書房內,趙云請三人落座,說道:“將三位愛卿叫回,是想與三位愛卿商討一下我大明官制!”
如今,稱王的袁紹、袁術、以及敗亡的呂布,在他們稱王后,都是照搬大漢的三公九卿制,作為一國官制。
但是,趙云畢竟有著后世靈魂,所以在他心中更屬意比三公九卿制更先進的三省六部制。
而三省六部制,起源于隋朝,一開始叫五省六部制,后來在唐朝不斷完善,形成了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行政體制。
體現了其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機構重疊、職能交叉、推諉扯皮、人浮于事等問題。
使得各個機構,實現了辦事高效、運轉協調、行為規范等顯著優點。
同時,三省六部制這項官制,壽命長達一千三百多年,從隋朝開始,一直到清末,可謂是封建社會最有效的官制。
而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指的是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
六部,則是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
六部中,每部各轄四司,總共二十四司。
在兩年前,趙云為細分州府職務,設立了十八司;其實在當時,他已經在為三省六部制鋪路。
而今,趙云決定稱王,那么也是時候建立三省六部制了。
賈詡三人一聽趙云提到官制,顯然是對現有的三公九卿制有不同見解,沮授拱手一禮:
“聽主公之意,欲立新官制?”
趙云微微頷首,開始向三人細細講解腦中構思已久的三省六部制……
趙云講著講著,似乎害怕三人一時間無法理解他構思的三省六部制,便提筆繪出三省六部制的官制組成部分。
賈詡、沮授、趙該都聰明之人,一聽趙云所說,再結合趙云所繪三省六部制的職能圖,頓時明白了。
所謂三省,其實就是分割和限制尚書臺的權力,因為東漢的三公九卿制中,三公徒有虛名,相當于朝堂吉祥物,大部分的權力都集中在尚書臺,也就是相權。
比如,漢時的權臣霍光、梁冀、竇武、以及前些年掌控洛陽的董卓,這些人無一不是以錄尚書事的身份,掌控朝堂。
而設立三省,就相當于將尚書臺一分為三,既能集思廣益,又能使三省互相牽制制衡,從而避免出現權臣專權的局面。
如此,就大大加強了君主專制,防止王權旁落。
而六部,其實就是將九卿的職務,大部并入六部之中;比如,漢庭掌握國家財政的大司農,就相當于戶部,漢庭掌管禮賓事務的大鴻臚,就相當于禮部…..
總而言之,就是簡化了九卿,將國家政務與王室事務分開,因為漢九卿的職務包含了國家政務和王室的私人事務,比如少府就是掌管王室的財政私府。
而趙云精簡后的六部,只管國家政務,不參與王室私人事務,說白了就是公私分明,國家更有國家的樣子。
同時,三省六部制職能更清晰、更簡練、更有效能。
說到最后,趙云看向賈詡三人:“這便是三省六部制的初步規劃,其中細節,還需進一步修整完善。”
賈詡三人不住點頭,改革官制確實需要拾遺補缺,修整完善。
但趙該也有疑惑的地方,拱手一禮:“聽王上所言,三省六部制主管國家政務,那王室事務呢?”
須知,三公九卿制,不僅負責國家政務,還得對皇家事務負責。
如今趙云提出推行只管國家政務的三省六部制,那誰向王室事務負責?
見沮授、賈詡也望著他,趙云笑道:“我只說改進官制,又沒有說廢除九卿制,故而以后九卿與六部協力治國。”
說白了,趙云就是想照搬唐朝的三省六部和九寺五監,讓兩個官制既有分工,又有制約,以此進一步加固王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