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趙云一眾小舅子中,趙云最器重的就是甄豫,因為甄豫滿懷赤子之心,一心為民。
接下來,就是六部官員。
“河東太守陳宮,智謀過人,文武雙全,安常山,破黑山,平白波,功勛卓著,特封其為正三品,吏部尚書,高鄉侯!”
陳宮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今年統御上黨戰事,極為出色。
陳宮是前幾日才從河東調回來的,因功升任吏部尚書,受爵高鄉侯,食邑千戶,乃名副其實的千戶侯。
接下來,繼續封賞百官……
徐邈,擔任戶部尚書,授爵長亭侯,食邑五百戶。
禮部尚書,由田疇擔任,負責邦交事務,授爵關亭侯,食邑五百戶。
兵部尚書由高順擔任,但高順如今坐鎮潁川,所以兵部事宜,由兩位兵部侍郎曹性、班遠負責。
刑部尚書,是原州府從事管寧,執掌刑部,授爵都鄉侯,食邑三百戶。
最后,工部尚書,由原涿郡太守溫恕擔任,因當年溫恕有抵擋袁紹北犯的軍功,授爵東亭侯,食邑五百戶。
另外就是九寺五監,它與六部是平行的,不存在隸屬。
因為,六部執掌政令,九寺五監負責具體事務,使二者之間形成總領和具體分管的關系。
從而使得六部與九寺五監相互制約,說白了就是,六部執掌政令,卻不管具體事務。
而九寺五監管理具體事務,卻又沒有政令之權。
雖然九寺五監要聽從六部的政令行事,但九寺五監有不同看法時,有權直接上奏君王,這又形成一層制約關系。
總結就是,六部與九寺五監既要相互配合,又存在相互制約,達到了進一步加強皇權的作用。
比如,大理寺與刑部,都負責司法,但有些司法工作需要兩個部門配合,既有分工也有制約。
當然,如果兩個部門分歧太大,就需要上報皇帝,請皇帝裁決。
既然九寺五監與六部是平行的,那么趙云規定各寺長官的品級,與六部長官是一樣的,都是正三品。
趙風,擔任宗正寺卿,負責皇族事務和宗廟祭祀。
又因,趙風是趙云兄長,憑這個身份,趙云將家鄉真定的食邑,封給自己兄長,授趙風王爵,真定王。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趙風只有真定的食邑權,沒有封國權。
接下來,齊周,擔任太常寺卿,授亭侯,負責禮樂和文化。
朱富,擔任太府寺卿,同樣授爵亭侯,食邑五百戶。
朱富,就是當年的靈丘令,雖然長的像腐敗官員,但這幾年歷任當城令、渤海郡丞,政績斐然,且特別能搞錢。
所以朱富被趙云任命為正三品,太府寺卿,主管國家財貨,以及貿易。
司農寺卿,由魏攸擔任,掌管國家倉儲委積等事物,
典韋,作為超級保鏢,擔任正三品衛尉寺卿,掌管宮廷宿衛,手下有虎賁軍和羽林軍,是趙云親軍。
并且,授爵己吾侯,食邑兩千戶。
而典韋本就是陳留己吾人,趙云封典韋己吾侯,自然有讓典韋光耀門楣的意思。
然后,還有一大批官員的封賞,比如魏越擔任光祿寺卿,左髭太仆寺卿、孫乾鴻臚寺卿,尾敦大理寺卿等等……
九寺之后,便是五監,國子監祭酒由蔡邕這位天下大儒擔任,總領大明學政,授爵圉侯,食邑兩千戶。
另外四監,呂橫威總領軍器監、馬鈞匠作監、蘇雙少府監、糜芳都水監,都是正三品大員,授爵亭侯。
而這些,還僅是大明正三品以上大員的任命,還有各部門官員的任命。
比如,新入趙云麾下的郭嘉、徐庶二人,擔任正五品中書舍人等等,不一而足…..
當然,還有武官方面的任命,比如黃忠,因有擒呂布的大功,擔任中央五軍之一天策軍的統領,官階從三品,授爵高鄉侯,食邑一千戶。
總之,隨著大明的建立,官僚體系龐大而有序,各級官員的官職爵位,就不一一列舉了…..
待大明百官封賞結束后,讀詔書讀得口干舌燥的謝頏,拾起最后一封詔書:
“皇帝曰:大明新立,萬象更新,即今日起,建元洪武,大赦天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