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看到的,還有武器表面密密麻麻的小字。
“果然有!太好了!”
張偉興奮的簡直要跳起來了。
就像看小說看到正精彩處突然發現后面沒有了,正生氣呢,手一劃拉才發現是剛才網不好沒更新出來。
原來古人沒有斷更,只是一個武器寫不下,需要刻在一個個武器上才能連載完。
張偉快速壓下心頭的躁動,迫不及待的繼續翻譯了起來。
每一個武器上的字大概得翻譯十幾分鐘,張偉卻絲毫不覺得累。
他此刻已經完全沉浸在了這位名叫張本興的炎宋先人寫的自傳里。
完全忘卻了時間的流逝。
第二個雕像很快看完,他又馬不停蹄的開始了第三個,第四個、第五個......
就這樣一座座雕塑探查下來,足足四個多小時后的深夜,張偉終于把最后一座雕像上的文字給讀完了。
張偉看向下一座雕像武器的時候發現是琵琶,這才察覺自己已經看了一圈了,看完了。
他站在原地愣了一下,這才露出了一個釋然的笑。
他現在心里那是一百分的暢快,像是終于了解到了早就想知道的,勾引了自己很久事情的答案。
有種求知欲被滿足后別無所求的通透感。
張偉跳下高臺,走到廟中間,把身上短刀之類的工具全放到了地上,再次正了正衣服。
然后面色恢復罕見的嚴肅,對著中間那座雕塑深深地鞠了一躬。
跟自己看到雕像時候估計的一樣,這座廟和雕像的建造者不僅是一位雕刻大家。
更是一生大起大落,卻又不懼坎坷,舉半生之力,留下了這些精湛雕像的雕刻大家。
這位生在炎宋臨安也就是現在蘇杭,祖父是大名鼎鼎的炎宋雕塑家張文玉。
他出生的時候家族正處于巔峰時期,祖父修建了一座座在當時非常轟動的雕像。
甚至當時的皇帝想給祖宗立像的時候,都找到了他,讓他親自操刀。
這巨大的榮耀為他們家族積累到了海量的財富。
但好景不長,等張本興剛長到二十歲的時候,家里突遭變故,被抄家了。
好在他祖父因為威望比較高,而且交友廣泛受到了額外優待。
負責吵架的這名官員因為對張文玉非常尊崇,提前偷偷告訴他可以選一名一名家族里的晚輩逃出去。
但他只能放過一個,以使張家不絕后。
張文玉感激涕零,選中了自己剛二十歲的孫子,張本興。
把家族雕刻技法部分財寶都交給了他,臨行前囑咐一定要把家族雕刻技法傳下去,讓他逃得越遠越好。
張本興一路顛沛流離,躲避官兵追殺,單槍匹馬南下入山,最后來到了當時還是蠻夷之地的西廣山里。
這一進山,他就再也沒敢出去過。
雖然山里條件艱苦,但好在官兵沒有追進來。
于是他就一個人在山里生活了下來。
那個時候的西廣奢寵鼠疫到處都是,再加上原始森林的瘴氣,這個剛十二歲的年輕人幾次都差點沒死掉。
好在他年輕身體強壯,再加上家人臨別前囑咐他一定要活下去,把家族的雕刻技法傳承下來。
所以他竟然以頑強的毅力活了下來。
用張本興的原話說是就是,“身負宏愿,未敢舍生”。
好在張本興從小就跟著家人練習雕刻技法,雖然只是年紀輕輕的二十歲,但功力已經是雕刻大家水準。
也只是在經驗上比自己的父親和祖父差一點。
由于擔心外面還在追捕自己,張本興就決定在荒無人煙的山里好好住下來。
他利用帶來的那點雕刻工具,建了個石頭房子,可以抵御野獸攻擊。
然后開始慢慢的開荒種地,用森林里找到的野菜,種了一些能吃的菜和谷物。
在安全和生存都沒什么問題之后,張本興就開始鉆研從家族里打出來的高階雕刻秘法。
并在三年內達到了家族里的最高的高度,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技法大成”。
三年后張本興覺得可能已經沒人再注意自己了,于是嘗試著走出大山,重新回到社會里生活。
可不曾想這一出去,他竟然差點沒死在外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