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昭王一頓,他看著樂毅說道:“那我們不應當是聯合起來對付秦國么?”
他們打了起來。
樂毅瞇著眼睛:“其中燕、齊這兩者與秦國一樣,都處于四角邊陲,雖然苦寒,但卻更容易發展,也更容易聚“勢”,而“勢”與“氣”一旦形成,便是無法阻擋的。”
三線作戰!
不是沒有人有質疑。
“其次便是燕、趙、齊這三個國家了。”
是的。
“哪怕是與虎謀皮,我們也要成為與虎一起共謀的那個人,而不是成為被人謀的“皮”啊。”
燕國
燕昭王看著站在臺下的樂毅,與趙國不同,燕國之所以會統一秦國的提議,是因為樂毅的“支持”,或者說已經不能夠算是支持了,而是鼎力相助。
樂毅再次嘆了口氣,指著齊國的某處說道:“這里對于齊國來說可有可無,但對于燕國來說卻是一個戰略要地,若是能夠拿下來這里,燕國便可以形成大勢。”
一旁的內侍連忙開口道:“啟稟王上,周天子在回到“鞏”之后,悲憤之下吐血,如今正躺在床榻之上不敢下床。”
“趙國的實力的確強大,但卻并沒有那么強大”
他不無感慨的說道:“天下諸國被利益所惑,不得不配合著秦國饕餮而食天下,秦國的那位王,當真是雄才啊!”
無忌!魏無忌!
在那個時候,人們甚至已經不記得右相的名字了。
他微微的瞇著眼睛,準備趁著這個機會,發動戰爭。
他輕聲問道:“樂卿,你為何堅持要與秦國合盟呢?”
他們覺著這些糧食給那些人用就是浪費糧食,因為他們想要用這些糧食來發動更多的戰爭。
李斯最開始只是廷尉而已,但身為九卿的他權勢已然隱隱約約能夠與三公相提并論,而等到他成為了左相之后,他的手中權力更是超越了右相。
比如在始皇時期的“李斯”一樣。
他需要更多的土地,秦國的國人需要更多的土地。
在原本只有一位國相的情況下,哪怕是蘇秦加上張儀兩個人綁在一起都是不夠陳慎一個人頂的,但假如國相變成了兩個呢?
這是完全可以的。
并且在即位之初就初步的改變了秦國的官職,將原本位于最巔峰之一的“大良造”變成了和十幾個人同等階級的官位。
當然,在昭襄王這個時期,左相即便再怎么強橫,也不會越過右相太多,畢竟右相位置上的人在這里呢。
勝利的希望!
昭襄王七年的春天如約來臨,在這個春天不知為何秦國內突然發生了許多的災害。
奉陽君李兌同樣是冷聲開口:“王上說的對,如此紛亂之世,不是你進就是我退。”
起初,人們沒有在意這個小小的變化。
魏國,大梁
而這一切便是由一個人一手挑起的。
自然而然的,就可以有另外一個人,另外一股勢力成為“國相”,瓜分原本只屬于陳慎一個人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