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時候能夠完成自己的心愿呢?
李牧不知道,但李牧幻想著有那一天的到來。
昭襄王四十七年,魏向趙宣戰。
魏王重用信陵君魏無忌,令其領兵伐趙,這是魏王的野心,他想要重現當年“晉”的榮光,更何況,現在的趙國和韓正處于恢復期,若是能夠在這個時候將兩國吞并,難道還不能完成當年的心愿么?
而趙王在聽聞了這個消息之后,則是無奈之下捏著鼻子請求信平君廉頗迎戰。
信平君廉頗雖然不喜歡這一位趙王,但他的信念以及忠誠卻讓他無法看著趙國受到攻伐而自己坐視不理,于是戰國四大名將中的一位和戰國四大公子中的一位,在這個秋天碰撞到了一起。
信陵君魏無忌vs信平君廉頗。
兩個人的戰爭風格是完全不同的,魏無忌喜歡率領著軍隊沖鋒,其徐如林、其疾如火,這便是他風格的真實寫照,而廉頗則是與他恰恰相反。
廉頗的風格是一步一個腳印,穩扎穩打而又善于防守。
兩個人的戰爭如同“最強的矛”和“最強的盾”之間的戰爭。
雙方在交戰的同時,其余國家的國君也在不斷的觀望著。
尤其是秦國。
章臺宮
嬴稷、白起、陳昭三個人坐在大殿的中央,他們的的面前有一副巨大的堪輿圖,這其上是如今天下七國的形勢。
“你們覺得,趙國和魏國之間,誰能夠獲得勝利呢?”
白起不善言辭,他只是沉默的坐在那里看著堪輿圖,心中在分析著嬴稷提出來的問題,反而是陳昭顯得十分的輕松愉快,他看著嬴稷說道:“無論誰贏,對秦國都是一件好事不是么?”
“最要緊的是讓他們兩敗俱傷。”
“也唯有這種情況,才是對秦國最好的。”
白起慢吞吞的點了點頭,他的想法與陳昭不約而同:“陳相說的有道理,就算兩國之間的勢力懸殊,但不是還有公子子楚出手么?”
他的眉宇中帶著幾分笑意:“雖然不知道子楚公子想要用什么辦法實現它的謀劃,但只要是對趙國動手腳,無外乎是那幾種計策,管用就好了。”
嬴稷笑著搖頭,他問出了自己心中真的想問的問題:“那你們兩位覺著,公子傒以及公子子楚兩人,誰更適合當大柱的太子啊?”
這才是嬴稷想要詢問的問題。
白起瞬間沉默了,臉上的神色迅速變得僵硬起來,他就應該知道王上這次絕對不會是沒有什么事情就把他叫過來的,更不會僅僅是因為“魏國和趙國間的戰爭”而同時喊他和陳昭來。
陳昭反而是比白起多了幾分坦誠和淡然:“無論是于公于私,臣都覺著是公子子楚做的更好。”
他抬起頭,正視著嬴稷的眼眸:“公子傒是從魏國入手,想要離間魏王與信陵君之間的關系,但他的所作所為已經失敗了。”
陳昭嘴角勾勒起一個笑容:“或者說,公子傒從選擇魏國的那一瞬間,就已經失敗了,因為魏王不敢在這個時候懷疑信陵君,或者說他敢懷疑信陵君,但卻不能也不敢在這個時候動手。”
“倒是公子子楚的選擇十分正確。”
“趙王對廉頗的不滿早已經是滿朝文武皆知了,而廉頗因為生性高傲所以對一般的奸佞之臣更是不屑一顧,所以想要挑撥離間趙王與廉頗之間的感情,從而使趙國元氣大傷,這是可能的。”
嬴稷微微挑眉:“這是于公?”
陳昭點頭:“不錯,這是于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