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晝沉默片刻“難道您不知道這次家長會要求學生家屬們按照孩子的位置對號入座嗎”
“知道啊,我現在坐的就是我女兒的位置。”
“我也是。”
你女兒的同桌是莫依夏,你的同桌可不就是莫依夏的親戚嗎
中年人愣了幾秒才反應過來,或許是覺得尷尬,他干咳了兩聲,轉移話題道“我女兒經常提起你表妹,說這個叫莫依夏的孩子最近進步特別快,一直被老師表揚。”
韓晝來了興趣,說道“這一點我知道,不過您女兒還提到過其他的嗎我想了解一下同學們對依夏的評價。”
他有些好奇莫依夏在學校里是什么樣子的,正好借此機會打聽一下。
中年人想了想,點頭道“有的,我女兒覺得你表妹的性子比較冷,她們倆當同桌是上學期的事了,不過一個學期下來關系也就那樣,這讓我女兒有點灰心。”
如果是面對莫依夏的父母,中年人說話可能還會有所顧及,但面對韓晝這種年輕人就隨意多了,“她倒不是說你表妹難相處,只是好像有種有種有種疏離感對對,就是疏離感,我女兒是這么說的,她說你表妹和誰都有一種疏離感。”
“她還說你表妹在學校里一直獨來獨往,別的女生上廁所吃飯什么的基本都會找人結個伴,但她從來都是一個人”
中年人一口氣說了不少內容,看得出來他的女兒是真的很想和莫依夏交朋友的,不然也不會在家里聊那么多莫依夏的事,所以這位當父親的才會對莫依夏這個名字印象那么深刻。
而對于莫依夏的這些表現,韓晝倒是沒有感到太意外,這其實就和對方平日里表現出的樣子差不多,她并沒有在學校里刻意扮演。
至于這位大叔的女兒為什么遲遲沒法如愿和莫依夏打好關系大概正是因為她太想和莫依夏交朋友了吧。
莫依夏討厭期待,而對方這種渴望和她成為朋友的熱情同樣可以歸為期待的一種,而這正是她所厭惡的。
期待的形式多種多樣,而或許正是因為這個世界存在太多各種各樣的期待,所以厭惡期待的莫依夏才會進而生出厭世的心理吧。
韓晝有些感慨,之前沒意識到,現在回想起來才發現和莫依夏交朋友的難度相當高,畢竟連抱著和對方交朋友的心思都是一種減分項,這只怕沒有人能想得到。
現在想想,他能和莫依夏相處成現在這樣其實是占了很大一部分運氣成分的。
他起初對莫依夏其實并不存在什么期待,只是單純的將對方當成任務目標,反倒是后者對他的目的抱有好奇,這才有了相處的機會,后來的相當一部分時間也是以利益交換的模式進行相處,這是兩人維系關系的契機。
而假如他一開始就抱著“我要拯救這個厭世的女孩”,“讓這個女孩重新對這個世界充滿熱愛”之類的心理去接觸對方,或許連最開始相處的機會都不會有吧
該說這是一種陰差陽錯還是一種命中注定呢
不過無論是陰差陽錯也好,命中注定也罷,總之如果是按照常規的“救贖一位厭世少女”的故事進行展開,那絕對是無法接和這家伙打好關系的
因為一開始的方向就錯了。
莫依夏是一個厭惡期待的女孩。
而有時候救贖本身,就是一種最為沉重的期待,能壓得讓人喘不過氣來。
并不是所有不被世人理解的人都有病,也不是所有“病人”都需要救贖。
莫依夏大抵就是如此。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有可能的話,韓晝當然也想讓莫依夏對這個世界重歸熱愛,但他很清楚,喜歡和厭惡這種東西并不是用幾句話就可以輕易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