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卿并沒有正面回答崔鵬的問題,而是腳步放緩,過了幾秒才道:“把建筑設計的很壯觀、很漂亮,工藝超群,那叫文化;建造建筑的目的是為人服務,這叫文明。”
“比如這兒有個土豆,廚師水平高超,能用價值3毛錢的土豆炒一盤色香味俱佳的菜,賣出30元的價格,這叫美食文化。”
“同樣是這個3毛錢的土豆,水平高超的廚師沒有把它做成名貴的菜,而是隨便用水煮熟,以4毛錢的價格賣給了一個饑餓的窮人,這叫文明。”
“我跟蔣校去見過兩個設計院的建筑設計師,在跟他們的交流中,我只看到了文化。”
“但在韓老師這里,我看到了文明。”
“文化就像那盤價值30元的炒土豆,色香味俱佳,但并不是誰都吃得起,大部分人只能感慨廚師的技藝高超。”
“文明就像土壤,可以種下各種各樣的植物,收獲很多果實,當然,也能收獲很多土豆。”
“有文化不一定代表有文明。”
“但有了文明,一定會產生優秀的文化!”
崔鵬訕笑道:“校長說的很高深,具有很強的哲學意味,我……呵呵,不是很懂。”
劉長卿看了崔鵬一眼,笑著點點頭:“你給自己的定位是賺錢,那你就專心致志的研究如何賺錢,等以后賺了大錢,反過來捐贈一些給學校,不也是文明嗎。”
“財富是文明的根基。你不能奢望貧窮苦難的環境里誕生文明,更不能將文明的終極目標定義為甘守苦難和貧窮。”
崔鵬略有所得,如此看來劉校長并沒那么迂腐,至少不是那種滿口仁義的道德君子。
如果是道德君子的話,那相處就太累了。
兩人沿著操場散步聊天,討論的話題也漸漸多元起來。
“劉校長,來這里之前,陳老板給我說了三個發展方向,坦白的講,每個方向我覺得都挺有意思,也下功夫研究過。”
“有時候熬夜到凌晨一兩點,十幾天寫了上百頁筆記,可是越研究越迷茫,不知道從哪個角度下手,劉校長能給我個建議嗎?”
劉長卿點點頭:“嗯,先談一下我這半年多來的感受,和對學校未來發展的定位。”
“去年半年時間,我看了9門教材,聽了20多名老師的課,發現學校的老師百分之七八十都是照本宣科,教材上寫什么,他們就講什么,沒有任何自己的思考,有些老師自己都未必能全部理解教材的內容,更不要提實踐精神;”
“學生們也很敷衍,考試基本上都要畫重點,可即便如此,還是有不少學生考不及格。”
“蔣校長很有激情,努力的想按照以前工業大的管理辦法,把職業學校管理好。”
“但管理再怎么強化,老師們的授課方式和學生們的學習態度卻沒有本質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