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既是招婿,在場的才俊聽好,老夫所問之論題乃為治國之策,諸君可自行起身,暢所欲言。”
眾人先是小聲議論,隨后又陷入沉思。
經一番探討,于休凡合上折扇率先起身行禮。“帝師出題,晚輩愿先試言之。”話到此處,他笑著走到臺中環顧四周。“依在下之見,論及治國之道,在于民生為本,農商并重。
農者,國之根基,當興水利、推良耕之法,使倉廩充實,民無饑餒之患。
商者,乃富國之要徑,通有無,促貨財流通,增益賦稅,充盈國庫。
且于外交之上,更當合縱連橫,遠交近攻,以保國之安寧,擴邦之利途。”于休凡微微拱手,坐回席中,神色間透著一絲自信。
于休凡的話音剛落,慕容修笑著起身作揖。“陛下、帝師,微臣以為,治國需重教化。興學塾,育賢才,使民知禮義廉恥,忠君愛國,則政令暢行,上下同心。
再者,強軍備亦不可或缺,內可保境安民,外可揚威立勢,令他國不敢來犯。
然,施政當寬嚴相濟,賞罰分明,方能使吏治清明,百姓歸心。”
“治國之要,在明法度。法紀嚴明,百官清正,方能杜絕貪污腐敗,保社稷之安穩。”楊再業亦是起身作答,眼神瞥向側座的于休凡,臉上掛著一抹不服。“依在下來看,治國者,法為綱,文為輔,武為次。
帝師,文者,乃國之靈魂。傳承本國優秀文化,兼收并蓄他國之長,以文化之魅力,凝聚民心,彰顯國格。
絕非窮兵黷武,靠刀兵四向,萬萬長久不了。”
聽聞幾人之言,莫無涯輕拂須髯。“聽聞天下學宮亦有才俊前來,何不上臺作答?
世人皆知,夫子乃天下文首,學宮更是文道圣地,既然來此,想必定有高論?”
此話一出,眾人的目光紛紛投向孟然與李善。
見李善并未接話,幾息之后,孟然微微擺手。“學生豈敢在此大殿妄言!
徐將軍文韜武略,更是我天下學宮的小師兄,想必是有諸多見解。
帝師不妨尋之一答?也可讓我等一睹風采。”
聞言,徐平目光沉靜,端坐在席,似在思索權衡。
當殿拔刀,元景帝對武玉寧的壓迫已經到了極致。鬧出那么大的笑話,全憑莫無涯三言兩語只能平息一時。
自己諸多挑釁,待宴散之后元景帝必然會派人暗中追殺。只要帶著武玉寧出逃,她死在追兵手中合情合理,也沒有人會懷疑自己。
但武成乾的庇護和莫無涯的出現又讓事態發生了變化,這二人不好對付……
思索之際,莫無涯的目光有意無意地在徐平身上停留,緩聲道:“既是大周鎮南將軍,后生可畏!君可愿起身論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