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些年,他在沙場上從未退縮,可面對朝堂的冷漠,心中難免泛起悲涼。
行至半途,數支暗箭從路旁的密林中射出,直奔紀凌面門。
護衛們大驚,紛紛拔刀護主。紀凌側身一閃,反手抽出佩刀,目光冷峻的掃向四周。“何方鼠輩,敢行偷襲之事!”
言畢,他身形一閃,率部沖入林中。
幾個黑衣蒙面人四散逃竄,身手敏捷。
紀凌緊追不舍,幾個回合下來,將其中一人逼至絕境。“說!是誰派你們來的?”言罷,他長刀抵住對方咽喉。
那人冷哼一聲,當場咬毒自盡。
見此情形,紀凌眉頭緊鎖,自己尚未回京,已然暗流涌動。
千里之遙,他也愈發謹慎。
臨近神京,紀凌沒有直接入城,而在城外一處隱蔽莊子住下,派人暗中打探城中消息。
果不其然,聽聞朝中有不少人正謀劃在他面圣之時,以莫須有之罪名彈劾他,欲置他于死地。
紀凌心中冷笑,這些年在涼州與元武斗得死去活來,如今便是這般下場。
他思索良久,決定離開這是非之地。
面圣之日,金鑾殿上氣氛凝重。
紀凌身著素袍,昂首而入。
未等他人開口,他便搶先一步。“啟稟父皇,兒臣戍邊多年,今日歸來,卻聽聞朝中有人欲對兒臣不利。
兒臣無意爭權,只望大周昌盛。這些年來,兒臣在涼州與元武苦戰,為的是家國百姓。
現如今,有人在背后中飽私囊,擾亂朝綱,望父皇明察!”
聽聞此言,仁宗皇帝臉色陰沉,朝堂之上頓時一片嘩然。
那些原本準備彈劾紀凌的大臣,此刻紛紛交頭接耳,面面相覷。
之后,雖有各方朝臣出列,紀凌卻一一應對,游刃有余。
仁宗看向紀凌,其人眼神中多了幾分復雜之色。“你這些年在涼州辛苦了。朕知道委屈了你,如今你平安歸來,朕定當好好封賞……”
加封三印嗎?早在多年前就該如此了。
拖到如今,朝中那些肆意揮霍,窮奢極欲的皇子最差也是二印……
而在眾皇子中,稍微討喜一些的,早已三印玄龍披加身。
紀凌跪地謝恩,心中卻五味雜陳。
多年戍邊,他歷經磨難,所求也并非封賞,而是皇帝的信任與大周的安穩。
如今朝廷的態度如此,他也并沒有太過在意。
朝會之后,經過多番打聽,原本他將加授二印,三印還是太子苦苦相求,仁宗方才允諾。
既是如此,紀凌也未有不滿。他拜謝過如兄如父的太子,再一日的朝會之上,當著文武百官跪地請命,希望重回涼州,并提議增兵增兵西境,一舉奪回慶帝年間的失地。
很顯然,他的提議非但沒有被允諾,還被各方指責,連仁宗也對他不滿。
多日之后,他本該在府中休養,一道朝廷調令,又將他派往駐守北境。
官道上,紀凌回望京城,心中不禁有些悲涼。
一腔熱血,壯志未酬。北出塞外,再戍邊寧。
……………………………………..
(二合一,大章。)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