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是老周,我是我。”
“老易,我們十多年的交情,過來看望你,一點禮物算得了什么。”
老徐說話很敞亮。
易中海心里舒服了些。
這世道還是有真心人。
老周那樣的人是少數。
老徐又和易中海嘮了一會,叮囑易中海好好休息,隨即帶著人離開。
“患難見真情,古人說的話真沒一點錯。”
易中海感嘆。
“誰說不是呢。”
“你在醫院的時候,傻柱就給我們送了一頓飯,跟二大爺三大爺差遠了。”
一大媽附和。
“傻柱兩口子,肯定是指望不上,咱們把自己的日子過好就行了。”
通過這次生病,易中海看破了很多事。
接下來好幾天,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易中海要退休的事,傳播范圍很廣。
總有人來到院里,說要見易中海。
有隔壁胡同的丁家,有街道人員親戚的包家,有軋鋼廠電工班的吳家。
都送上一點禮物,過來探望易中海,隨后提出想要買易中海崗位的事。
而且用的辦法和起初的老周差不多,都是先付一筆錢,后面的錢慢慢還。
畢竟四九城里,能一口氣拿得出一千塊錢的家庭是少數。
易中海統統拒絕。
這些家庭要臉面,沒有像老周那樣,把送上門的禮物又拿回去。
他們也沒送什么貴的東西,都是幾斤糙米,幾斤紅薯玉米這些。
易中海實在是不勝其煩,主動去軋鋼廠上班,以免大家伙都打他主意。
他特意去鉗工班晃了幾圈,讓大家伙都看到自己。
也跟大家伙說了,暫時沒有退休的打算。
然后易中海上樓找到莫主任,和莫主任商量了一下。
他先去物料工段上班,負責盤點車間的物資耗材這些,要是遇到合適的好苗子,就退休讓出崗位,把崗位轉移給自己看中的年輕人。
莫主任表示支持,他也知道易中海的情況,沒有后人,崗位交給誰都不放心。
易中海下樓,跟鉗工一班的同事道別。
“易師傅手掌受傷,干不了鉗工活了。”
“莫主任征求易師傅的意見,把他調去物料工段,那邊的活輕松些。”
“我要重申一次,易師傅沒有退休的打算,你們不要盯著他的崗位。”
“更有些人,拎著禮物去易師傅家晃一圈,四百塊錢就想買易師傅的崗位,易師傅不同意,還把送上門的禮物提走。”
“具體是誰我就不點名了,好歹也是軋鋼廠的老員工,和易師傅十多年的交情,做人做事要點臉。”
王立發召集大家伙在一起,大聲喊話。
老周的臉色通紅,很想大聲反駁,為自己辯解。
可那樣一來,大家伙都知道是他辦了腌臜事。
“我是來跟大家伙道別的,等會我就去物料工段那邊。”
“以后大家伙領料,可以找我。”
易中海露出一個笑容,揮了揮手。
“易師傅,以后常來鉗工班溜達溜達。”
“易師傅,你還有八級鉗工的理論,多來指導我們啊。”
“易師傅慢走。”
鉗工班眾人不舍喊道。
易中海來到物料班。
物料班長很熱情的接待易中海。
他知道易中海的名頭,原來是車間的八級鉗工,受傷之后,莫主任親自調動,來到物料班養老。
這種人在哪里都是大哥,直系領導都管不了的角色。
易中海跟著物料班的一個大媽,熟悉物料管理的流程。
他很快適應了自己的新工作。
物料管理也不需要他干重活,平時撿撿螺絲,拿點工具,統計一下庫房的耗材啥的,對易中海來說一點不難。
這天下班回來,傻柱站在家門口,沒有看到許大茂回來。
他嘴角勾起一抹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