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如此,匈奴單于刀蒙也不可能答應周寧的提議,因為刀蒙很清楚,只要檀石槐不死,匈奴就絕不可能戰勝鮮卑。
但是只要檀石槐沒了,即便鮮卑有著一億多人的龐大軍團,憑借他手中的五千萬人,就算不能在短時間內戰勝鮮卑,但是至少殺回老家去還是辦得到的。
之后慢慢發展、慢慢奪回優勢還是有把握的,但這一切的前提都是要先殺了檀石槐,否則全部免談!
正是基于這個原因,刀蒙才會答應犧牲三千萬匈奴士兵,換取周寧截殺檀石槐的機會。
只可惜失敗了!
鮮卑的強大集中在檀石槐一人身上,那就好辦了,殺了檀石槐就是。
而周寧又擺出了第二個問題,那就是檀石槐之前已經見識過趙云的本事,在之后的戰斗中一定會格外注意他們這邊執行斬首計劃。
數千萬大軍軍陣之中,檀石槐若不想讓趙云沖進來,那趙云就算是天神下凡都沒用。
幾千萬人由他調度指揮,檀石槐可以輕易將趙云等人擋在外面,不讓他們靠近自己分毫。
所以童淵也給出了建議,那就是——由荀攸來指揮這一場戰斗!
作為潁川荀家的高才,荀攸一身的本事就在行軍打仗方面,出謀劃策、管理領地,他都行,但都不是他最擅長的。
在打仗這件事情上,就算是神策軍師荀彧,也不如他這個侄兒。
而對于這一點,周寧也是很贊同的,荀攸是誰?
下邳之戰時,曹操征伐呂布時荀攸勸阻了曹操退兵,并獻奇計水淹下邳城,活捉呂布!
官渡之戰時,荀攸獻計聲東擊西,斬殺顏良、文丑,又策奇兵,派徐晃燒袁紹糧草,同時力主曹操接納許攸,畫策烏巢,立下大功!
平定河北期間,荀攸力排眾議,主張曹操消滅袁紹諸子,被曹操上奏朝廷封為陵樹亭侯。
荀攸行事周密低調,計謀百出,深受曹操稱贊。
可以說,曹操能夠平定北方,很大程度上都要歸功于荀攸。
郭嘉在官渡之戰前提出了“十勝十敗論”,從十個方面闡述了曹操與袁紹之間的差距,被后人引為千古美談。
但實際上呢?
郭嘉的十勝十敗論,只不過就是一大堆騙人的鬼話罷了,振奮人心的效果是有,但總不可能靠一張嘴把人給說死,打仗還是要看硬實力!
袁紹禮儀繁多,常為形式所困;曹操從實際出發,體任自然,這是第一勝。
但是他嗎的打仗跟禮儀有個屁關系?
莫非袁紹在跟你干架之前還要焚香沐浴一番,然后跟你鞠上一躬,最后才開打嗎?
當然,郭嘉的十勝十敗論還是很有效果的,起碼在激勵己方士氣方面有著非常好的效果。
實際上,“十勝十敗論”在歷史上的地位就是一篇激勵檄文,就是拿出來給曹操增加士氣的。
但是荀攸不同,荀攸給出的所有建議,都是基于雙方實際基礎上的中肯建議,是能夠直接影響戰爭勝負的關鍵所在,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
作為中國區超級歷史謀士這個序列中的頂尖存在,荀攸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讓他跟檀石槐正面交鋒未必就不能勝之!
因為他們有一個非常明確的目標,那就是斬殺檀石槐,只要殺了檀石槐就OK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