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張三是這種表現,那比比東就打算將張三當做自己的心腹來培養的,只不過還需要稍加規訓和觀察,畢竟這種性格的張三或許會很聽自己的話,可也很可能因為別人勸導而背叛自己。
至于不殺,比比東不認為張三會做出這個選擇,畢竟她知道張三不是不敢殺人的“兔”。
而且在那一戰前她已經通過挑撥,將其激怒,并使得山賊與張三的戰斗變成了生死之戰。
所以比比東并沒有過多考慮這個選項,畢竟在她看來,歷經生死又被激怒的張三,面對這些本就作惡多端且又與自己結仇的山賊,他只會選擇殺。
因此她要看的是張三究竟是“虎、狼”還是是“狗、羊”。
可是張三卻偏偏選擇了不殺,當時在場的人都非常詫異,比比東同樣也很意外。
那他是懦弱的,注定一事無成、只能歸于平凡的“兔子”嗎?比比東在被張三給了個“驚喜”后,這個張三很快又給了她一份驚喜。
做出不殺選擇的張三并非在泛濫自己的同情心,而是對所有強盜都進行了恰當的可以令眾人服心的懲罰。
張三做出這個選項比比東雖在一開始未細思過,但其實也有想到這個可能。
可是這個可能極其低微,因為這個選擇對應著比“猛虎”更為仁義比,“獨狼”更為有力的“獅子”。
沒有原則、殘忍嗜殺、極度利己的“猛虎”當然可以成大事。
恪守原則、心懷仁義、克己奉公的“獅子”也一樣可以成大事。
“猛虎”和“獅子”雖然說不上誰優誰劣,但對于比比東而言當然是“獅子”最好,甚至好過了更容易掌控的“狗”和“羊”。
“猛虎”為霸道,“獅子”為王道。
所謂“霸道”,就是“前方有道我就走”,不論手段和過程,只看最終的結果是否最有利于自己。
所謂“王道”,就是“前方無道我自強”,不論艱辛與否,困難與否,都要求個最好的結局來,而且最后的勝利不必有他,他只要勝利就好。
比比東當然明白“獅子”是極其難得的,而且“獅子”也未必一定是領袖,但這類人一定會在風暴來臨時上前擋住風雨,為了大局做出自我的犧牲。
任何一個團隊或者組織里有一頭“獅子”,那絕對是幸運的。
當然處理山賊那不過是一件小事而已,盡管比比東有見微知著的能耐,也并不能肯定張三真是“獅子”。
所以比比東才要在散步時對于那伙山賊的事情與張三展開了深入的探討,實際上也在進一步查探張三的為人。
幾番了解后,比比東明白張三確實是“獅子”,固然張三還不是一只合格的“雄獅”,但也是一只懵懂的“幼獅”。
只要自己加強引導和教育,張三就能成為真正的“獅子”,而且還是為她而戰的——“獅子”!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