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預留了五天的報名時間...
村里和附近那些個村子,想要給孩子們報名讀書的家長,全都跑了一趟燕山小學,給自家孩子們報名登記信息。
沒錯!!
燕山大隊修建的新學校,在老師們和村干部們的再三商討下,最終定下了兩個名字。
一個叫(燕山大隊希望小學)。
一個叫(燕山小學)。
在經過全村大部分社員們的舉手表態之后,最終定下了人氣最高的一個名字...
——‘燕山小學’。
燕山小學要開始招生的消息一經散布出去...
不單單是燕山大隊附近的幾個村子開始迫不及待的想要帶著孩子們過來報名。
還有更遠的幾個村子,在收到消息之后,也開始蠢蠢欲動。
他們村里的孩子們去公社小學讀書,還需要經過燕山大隊村口外面的那條岔路口。
比起路程更為遙遠的公社小學...
他們自然更愿意來離村里更近的燕山小學讀書。
為此......
一收到燕山小學招生消息。
很多孩子的父母甚至連夜就來了一趟燕山大隊,向村里的村民們打聽清楚具體的報名日期。
在得到了切確的時間之后...
一到報名的那天,
那些人來的甚至比住在附近的村民們還要早。
當然,也因著他們這積極的態度,讓附近幾個村子的村民們瞬間就有了濃濃的危機感。
生怕因為報名的人數太多,學校無法容納那么多學生,而讓自家孩子沒辦法在這里讀書。
他們一個個的...爭先恐后地開始給自家孩子們排隊報名。
因此......
不過兩天時間,村里和附近那幾個村子,想要報名的,全都過來學校登記好了信息。
接下來的三天,
學校的報名處基本就處于無人問津的狀態了。
只不過,學校為了避免出現什么疏漏,還是等到報名截止之后,才把具體的招生人數向教育局那邊上報匯總。
為了避免出現課本短缺或者延誤的情況。
之后書本預定的過程中,還需要安排老師們去和教育局那邊多加溝通,以確認課本的印刷進度。
當然......
這些事情,一般都會安排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們去跟進。
而盛知奕和王芳、劉文澤、宋書恩他們幾個,則全部去了公社中學,開始了長達一個多月的教學培訓。
培訓的主要內容就是提升他們的教學能力。
讓他們能掌握基本的教學方法、課堂技巧,以便能更好的勝任教學工作。
而后就是傳播教育理念。
確保即將上任的老師們,能理解和貫徹國家教育方針政策。
讓教學內容和方向,符合國家要求。
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出更多的人才。
當然,最主要的一點...
還是為了幫助他們能更快的去適應學校的工作。
能更好、更快的融入教師這一角色。
.......
公社中學離燕山大隊,騎自行車去,也就半個小時左右的路程。
劉文澤為了來回方便,也在公社買了一輛自行車。
宋書恩是大隊長家的旁系親戚。
知道他要去公社參加培訓的時候,他父母也早早的就和大隊長家說好了要借自行車的事情。
王芳作為四人中唯一的女同志,為了避嫌...
也怕傳出什么亂七八糟的流言蜚語。
似乎坐他們三人的自行車都不太合適。
雖說慕知青之前有主動提起過,家里的女式自行車,這段時間可以先借給她用...
但是培訓不是一天兩天就能結束的。
她哪好意思天天借人家這么貴重的東西...?
思來想去,她咬咬牙,掏空了丈夫大半的積蓄,跟人換了一張自行車票,也買了一輛二八大杠...
四人每天早上去,晚上回。
直到開學前一個星期,這次培訓才徹底結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