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三年,皇后富察氏、貴妃蘇氏、嘉妃金佳氏、舒妃葉赫那拉氏相繼生育,且嘉妃在此期間也晉為貴妃。原主成為了三個貴妃中唯一無子嗣的人。
眾所周知,乾隆是歷史上出了名的“大孝子”,凡是雍正所支持的喜歡的他都反對不喜歡。
乾隆之所以不喜愛她卻又不讓她落后的理由恐怕僅僅是因為她是先皇所賜的緣故。
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日,皇后富察氏崩,同年七月初一原主為皇貴妃攝六宮事,乾隆十五年八月初二,原主晉為皇后。
原主之所以成為皇后,也不是因為乾隆對她有多么喜歡,而是乾隆與太后權衡各種政治勢力后的決定。
皇后必須出自滿洲上三旗,這是政治上的必須條件,當時僅有那拉氏出自上三旗大族,且有相當的資歷位份,這一點決定了她優于所有后妃。
太后急于立新后,而乾隆的回應是:朕以二十余年伉儷之情,恩深誼摯,遽行冊立于心實所不忍,即過二十七月,于心猶以為速。乾隆在立后前特向前妻告知此事,事無巨細得解釋一番。
原主成為皇后初期與乾隆的感情仍然比較淡薄。乾隆經常作詩悼念先皇后。
活人怎么能比得過死人呢,而且富察皇后死在和乾隆感情最好的的時候。她去世后就成為乾隆心中的白月光。
在乾隆40歲生日那天,大家都在為“中宮初正名皆位,萬壽齊朝衣與冠”而慶賀時。乾隆卻“有憶那忘桃花節,無言閑倚桂風寒”,如此種種皆是在懷念富察皇后。
乾隆對原主態度轉變是在乾隆十六年,當年三月十一日是孝賢(純)皇后三周年日,適逢乾隆第一次南巡,乾隆在悼念孝賢皇后的一首詩中無意流露出對原主的內疚。
既然繼后并無過錯就不該受到過分的冷落,由此乾隆便專注于培養與原主之間的感情。
原主也算過了一段相對開心的日子。這段時間,她也生下了與乾隆的三個孩子。
乾隆十七年四月二十五日,原主誕育皇十二子永璂(qi),這一年原主已35歲,是清朝后妃中生育年齡最晚的,放在整個封建社會,也是大齡產婦了。
次年她又育皇五女,乾隆二十年誕皇十三子永璟。
這些都表明乾隆與那拉氏建立了融洽的夫妻關系,此時的那拉氏皇恩優渥,備受寵幸。
但這種和諧僅是曇花一現。在永璟出生前的幾個月忻貴妃戴佳氏為乾隆生下皇六女。
從永璟和皇五女一年一生時的專房之寵,到皇六女出生,顯然乾隆已經移情別戀。不僅是戴佳氏,還有令妃魏佳氏的皇七女僅比永璟晚半年出生。
所以說在永璟還未出生時,乾隆的寵愛已經轉移,原主失寵了。自此以后到她死亡之前,她再也沒有重新得到乾隆的喜愛。
此后令妃魏佳氏基本“壟斷”了乾隆的所有子女。除戴佳氏又生一子外,至令妃去世共生育6個孩子。這種寵愛根本不是原主所能企及的。
而且,不僅是原主自己,她生的孩子也遭到了乾隆的區別對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