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操場出來后,倆人朝著教學樓走去。走進教學樓,那熟悉的走廊里彌漫著一種淡淡的書卷氣。
李東看著墻上的宣傳欄,上面有一些學生的優秀作品展示,他想起了自己當年也曾經渴望著有一天能把自己的成果展示在這里。
來到一間教室前,那是薛佳琪曾經授課的教室。教室里空無一人,因為現在還沒到上課時間。李東和薛佳琪輕輕推開門走了進去。教室里的桌椅擺放得整整齊齊,黑板擦得干干凈凈,陽光透過窗戶灑在課桌上,形成一片片光斑。
李東走到一張課桌前,坐了下來,他撫摸著桌面,仿佛回到了自己學生時代坐在教室里等待薛佳琪來上課的情景。
理工大學,不僅讓他在這里完成了學業,更重要的是在這里讓他遇到了一生的摯愛。
這也是為什么李東三番五次的給理工大學捐款的主要原因。
現在,李東是理工大學建校以來捐款最多的校友,前后累計多達五十余億元。
這些錢為學校新建了圖書館和實驗樓,建了宿舍樓,設立了多個獎學金,讓理工大學的軟硬件實力上了幾個大臺階。
薛佳琪緩緩走上講臺,看著這熟悉的位置,再看著臺下端坐著的李東,心中感慨萬千。
雖然她現在已經不再授課,但是這仍然是她畢生熱愛的事業。
“李東同學,今天讓我們來上最后一節課,本節課的授課內容是矛盾的對立統一。”薛佳琪清了清嗓子,開始像當年一樣講課。
薛佳琪的聲音雖然不再那么的清脆動聽,但是依然充滿了感染力,聽在李東的耳朵里依然振聾發聵。
看著講臺上的薛佳琪,李東專注地聽著,他感覺自己仿佛真的回到了學生時代,回到了匆匆那年。
沒有教案,沒有ppt,這不算什么,因為都在薛佳琪的腦海里。
“李東同學,你認為生命的意義是什么呢?”薛佳琪突然提問,目光直視著李東。
李東微微一愣,然后思考了片刻回答道:“薛老師,我覺得生命的意義在于追求幸福,無論是個人的幸福,還是能給身邊的人帶來幸福。”
薛佳琪微微點頭,露出一絲贊許的微笑:“這是一種很常見也很美好的觀點,亞里士多德也認為幸福是人類生活的目的。但我們如何定義幸福呢?是物質方面的滿足,還是精神世界的充實呢?”
李東皺起眉頭,略微思考著該怎么回答。
薛佳琪繼續說道:“在哲學的范疇里,幸福不僅僅是感官上的愉悅。比如說,伊壁鳩魯認為幸福是身體的無痛苦和靈魂的無紛擾,這就涉及到我們如何平衡物質和精神的需求。”
薛佳琪走下講臺,來到李東的面前。
“我們再來看價值,生命的價值又該如何衡量呢?是根據一個人的成就,財富,還是其他的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