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衣局顧名思義,是租衣服的地方,而它主要所從事的慈善事業也正是這項聽起來很奇怪、也和慈善沒什么關系的業務。
因為北境的特殊環境,底層民眾雖然說也一樣的窮,但基本上還是有穩定的工作,能夠三餐糊口、混個溫飽的。
并沒有朗頓那種完全掙扎在赤貧線上,連飯都吃不飽,長期處于饑餓狀態的底層貧民。
這也就導致了北境的慈善事業并不需要那種完全無償的幫助,而是需要一些更實際的改善生活。
畢竟大家都是有工作、能夠自食其力養活全家的,只不過日子過的苦了一點,并不是窮的需要別人接濟和幫助才能把日子過下去。
這樣的人大多都有著一定的自尊心,如果直接說資助或者無償接濟,對他們來說很大程度上會被視作一種羞辱。
即便幫助者和被幫助者都沒有這樣的主觀意愿,但對于這些有勞動能力、也能養活一家的人來說,無償的接濟確實會讓他們覺得受到了羞辱。
珀菲科特對此是有一些經驗的,所以她對這些窮人開放的是廉價的租用衣物的服務,而非單純的無償幫助。
她讓工廠生產了一批用合成纖維制成的冬裝,然后投放到了租衣局,以非常廉價的價格將其“出租”給有需要的底層民眾。對于這些底層民眾來說,他們只需要花費這件衣服十分之一的價格,便可以租用它一整個冬季。
當然,這些都是需要登記和質押,甚至是擔保的。
珀菲科特雖然做慈善,但也不希望遇到一些貪小便宜的人。
乍一聽這似乎并不是一個很便宜的價格,用一件衣服十分之一的價格將其租下來,結果只穿一個冬天,這怎么看都是有些奢侈的行為。
如果正常購買,雖然價格要貴十倍,但架不住這個時代的人一件衣服他能穿好幾代人。
就好比珀菲科特的衣柜里就有一些老管家從布蘭德利斯莊園里刨出來的祖傳服飾,有些裙子是珀菲科特的奶奶的奶奶穿過,而有些傳統維克托亞男裝則是她爺爺的爺爺的爺爺那一輩置辦的。
可想而知,就算工業化時代生產力提升,衣服確實多起來了,但愛惜衣服,一件衣服幾代人穿依舊是一個傳統。
甚至于在原世界,珀菲科特也不是沒經歷過自己小時候穿自己老爹衣服的時代,主打就是一件衣服穿十幾年都還保養的和新的一樣。
所以十分之一的價格只能租一個冬天,這是真的很不便宜。
珀菲科特之所以要這么設置門檻,為的還是杜絕一些想要貪小便宜的人,以及幫助一些有需要、但又礙于自尊不愿意表現出自己需要幫助的人。
因為珀菲科特除了規定了近似于高昂的租金之外,她還設計了一條補充規則,那就是一個冬天以后,租衣服的人可以用相當于衣服總價三分之一的價格買下這件衣服。
也就是說,租衣服的人先用衣服價格十分之一的租金穿一個冬天,然后再花三分之一的價格把它買下來。
這樣一算就會發現這確實是慈善了,因為市價三分之一的價格買一件可以過冬的棉服,對于大部分家庭來說,都還是可以負擔的,而且他們也不會有那種被羞辱的感覺。
這樣既照顧了他們的自尊,也讓他們真的受到了幫助。
也正因為如此,許多人愿意在租衣局花一點錢租幾件過冬的衣服,好讓自己的一家人能夠過一個舒服一點的冬天。
而這些租衣服的人,也都在心里默默的感激著珀菲科特,感謝她設立租衣局,解了他們的燃眉之急。
畢竟,對于這些人來說,他們真的沒有太多的錢購置過冬的衣物,需要省著過日子的人實在是拿不出很多錢來買衣服。
而現在,過去一件衣服的錢就能租來十件衣服,足夠一家老小過冬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