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帝國本土資源匱乏,如果不能夠有一個足夠強力的領導者將他們統合在一起,光靠各個城市的各自為政,他們很快就會把自己玩死。
這一點珀菲科特十分確定。
她已經親眼目睹過那些城市的混亂與無序,知道如果沒有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權,這些城市很快就會陷入內斗與崩潰。
因此,盡管她知道自己的決定會讓帝國本土的民眾更加離心離德,但她別無選擇。
她只能繼續前行,用鐵腕手段維持帝國的統一,哪怕這意味著她必須背負更多的罵名與怨恨。
不過現在,珀菲科特倒也不會一味的采用高壓政策。
她制定了一個懷柔的政策,計劃逐步在帝國本土推廣北境已經廣泛應用的各種技術。
帝國本土這邊因為技術傳播和工業能力不足等諸多原因,除了朗頓城和周邊的幾座與朗頓關系密切的城市之外,其他地方并沒有得到新技術的應用。
這也導致帝國本土很多城市的生活相當的艱難,人們只是在生死線上掙扎求生。
通過對新技術的應用,改善這些人的生活水平,這也算是挽回帝國民心了。
畢竟對于普通人來說,哪怕心里再怎么對帝國不滿,只要日子還過得下去,他們就會選擇忍耐。
普通人或許看不懂大局,但他們的普世價值觀還是會告訴他們,怎么做才能夠活下去。
順從帝國或許會活的艱難一些,但你能夠好好的活下去,有能夠糊口的工作,有能夠填飽肚子的食物,也有能夠讓一家人遮風避雨的溫暖小窩。
至于說反抗帝國蒸汽騎士會踏平你的城市,拆掉你的房子,然后把你全家都插在木樁上。
珀菲科特并不喜歡這么做,但事實卻告訴她只能這么做。
她深知,技術的推廣不僅僅是為了改善民眾的生活,更是為了鞏固帝國的統治基礎。
通過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她希望能夠重新贏得民眾的信任和支持。
然而,她也明白,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技術的傳播需要時間,而民眾的信任更是需要長期的努力和積累。
她必須耐心地等待,同時不斷地調整和優化政策,以確保每一步都走得穩健而有力。
然而,這條道路并不平坦。
每一次政策的調整和優化,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阻力和挑戰。
有些人認為她的政策過于溫和,無法有效鎮壓反抗情緒;有些人則認為她的政策過于激進,可能會引發更大的動蕩。
面對這些質疑和批評,珀菲科特當然可以不予理會,憑借權威鎮壓,但這種獨裁式的統治只能維持一時,而且需要她長時間的釘在帝國本土才能夠維持統治的權威性。
一旦她離開了,那些別有異心的官員就會迅速的故態復萌,各種問題再次爆發。
所以珀菲科特這一次盡可能的選擇了妥協,而不是鐵血和威權。
統治并不能一味的強硬,如果她能夠一直待在帝國本土,那強硬一點不是問題。
反正有著足夠的武力鎮壓,她能夠理順所有的問題,讓帝國本土回到正軌。
但這一次她的目的是巡視帝國所有的殖民地,不可能在帝國本土浪費太多的時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