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中旬。
整個四月幾乎是大漢唯一沒有重大節日的月份了。
從一月的元日,二月的社日,三月的上巳之后,便是到了沒有任何節日的四月。
原本四月初八有一個“浴佛節。”
不過這所謂的“浴佛節”也是在明帝之后將天竺僧人接納至大漢之后才開始的。
佛教傳入后興起,洛陽白馬寺行“灌佛“儀式,隨后百姓以香湯浴佛像,施粥僧侶。
不過自從靈帝劉宏駕崩,特別是在前年段羽攻陷西域,并且將所有僧人視為囚徒之后,這個所謂的“浴佛節”也就徹底取消了。
再加上此時段羽處正在外,諸將也大多都領兵在外,所以整個長安都顯得安靜了不少。
不過隨著洛陽被接連幾次洗禮,袁隗,袁基,劉備等人扶持的洛陽朝廷徹底落敗之后,長安就越發的熱鬧了。
光武之前,大漢立于長安兩百年興盛不衰,光武之后大漢又建都于洛陽興盛兩百年。
如今居長安的百姓都說,這是天道輪回,兩百年一個輪回,又輪到長安興盛了。
隨著洛陽的富戶遷徙到長安。
隨著長安成為了如今的大漢政治中心,長安周邊的人口也迅速的突破了四十萬。
盛世來臨之景也越發的顯露。
興建而起的涼王府就仿佛是守護在長安皇宮之外的磐石。
隔著宮墻和長安皇宮遙相呼應。
建安帝劉辯雖然年齡尚小,但勤政,仁義,已有明君之像。
再加上如今的涼王乃是皇帝的老師。
內有明君,外有賢臣。
誰都相信,未來的大漢輝煌可期。
.............
未央宮內。
身著黑色龍袍的劉辯正坐在書房內。
在其面前,放著一堆大致有三五十本的奏折。
三公司徒楊彪,太尉韋端,司空宋則三人皆跪坐在劉辯面前的龍案不遠處。
“陛下,這是從益州送來的奏折,請陛下過目。”
楊彪將手上捧著的奏折的其中一本雙手奉上。
守在劉辯身旁的小太監立刻上前一步,然后將奏折結過之后在劉辯的面前展開。
劉辯查閱奏折的時候,楊彪已經開始奏報。
“陛下,三月初,漢中太守蘇固,令漢中郡尉鐵石頭,以及長史趙云,司馬趙風等人發兵攻打巴郡以及廣漢郡,益州牧劉焉派人上書,請陛下下旨下令讓漢中太守蘇固停止攻打兩郡。”
聽到這里的劉辯抬起頭來看了一眼楊彪。
“司徒,下令攻打益州是涼王的命令。”“
涼王說,劉焉有不臣之心,去年下詔令廢其州牧之職改其刺史并且返回長安述職,可劉焉卻數月不曾返回,且封堵其路,將派去的官員全部堵在外面。”
“從去年至今,已經有數位官員因為赴任益州并且死在了去往的路上。”
“若是朝廷不表其率,伐其人,那諸州豈不是都要效仿之?”
楊彪立刻拱手作揖說道:“陛下言之有理,涼王也自有其考慮,不過如今劉焉已知其錯,并且上表朝廷,愿意遵從朝廷調令,并且返回長安述職,臣以為應當以此作為先例,招納此時四方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