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畫像(11張)董卓隨著父親的離職而返回家鄉,董卓年輕時喜愛行俠仗義,曾經到羌人部落游玩,與很多羌人首領結交。后來,董卓回鄉耕種,一些羌人首領來看望他,董卓和他們一起回家,把耕牛殺掉款待眾人。羌人首領們非常感動,他們回去后湊了上千頭各種牲畜贈送給董卓
董卓成年后,就在隴西郡官府擔任官吏,負責地方治安。當時,胡人經常騷擾邊境,劫掠百姓,涼州刺史成就征辟董卓為從事,董卓領兵大破胡人,斬獲千計。并州刺史段颎將董卓推薦入朝廷公府。[3]漢桓帝末年,董卓擔任羽林郎。董卓有武藝,力大無雙,擅長佩戴兩副箭囊,騎馬飛馳時左右射擊。延熹九年(166年),鮮卑人入塞,與叛亂的羌人聯合,對抗東漢政府。朝廷拜張奐為護匈奴中郎將,負責平定幽、并、涼三州叛亂。董卓大概是此時出任張奐的軍司馬。永康元年(167年)冬,叛亂的羌人進犯三輔,張奐派軍司馬董卓、尹端大破之,斬其首領,俘虜萬余人。次年,張奐班師回朝。董卓因功拜郎中,賞賜九千匹縑,董卓全部分給下屬官吏和士兵。后來,董卓出任并州雁門郡廣武令、益州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已校尉,因為某事而被免職。約在熹平年間,董卓被司徒袁隗征為掾吏,后出任并州刺史、河東郡太守。[4]舊主張奐隱居在弘農郡華陰縣,董卓派兄長董擢向其贈送一百匹縑,張奐厭惡董卓為人,拒絕不受。
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六月,北中郎將盧植被朝廷罷免后,改拜董卓為東中郎將,接管冀州戰區事務。董卓放棄圍攻張角據守的廣宗縣,而率主力北上攻打張寶據守的下曲陽縣,圍攻兩月余不克。八月三日,朝廷令左中郎將皇甫嵩北上冀州,董卓被罷免至廷尉受審,判“減死罪一等”。[5]十二月二十九日,大赦天下,董卓獲得赦免。本年冬,涼州發生叛亂,北宮伯玉、李文侯、韓遂、邊章等人以“討伐宦官”為名,進犯三輔。中平二年(185年)三月,朝廷令左車騎將軍皇甫嵩領軍出征,董卓拜中郎將為副。[6]七月,皇甫嵩因作戰不利而被罷免。八月,朝廷拜司空張溫為車騎將軍,接管三輔軍區事務,執金吾袁滂為副。董卓為破虜將軍、周慎為蕩寇將軍。政府軍與叛軍在美陽縣對峙,張溫、董卓初戰不利。張溫召見董卓,董卓姍姍來遲,張溫怪罪董卓,董卓還言語冒犯。張溫參軍孫堅見狀,勸張溫趁機殺掉董卓,以此立威,張溫不許。
涼州十一月某夜,有流星劃過天空,光芒照進叛軍軍營中,驢馬都嘶鳴起來,叛軍認為這是不祥的征兆,準備退兵。董卓得知情況后大喜,次日,董卓與右扶風鮑鴻一同出擊,大破叛軍,斬首數千級。
叛軍敗回涼州金城郡榆中縣。張溫派遣周慎率三萬人追擊,董卓向張溫提出領兵接應周慎,張溫不許,讓董卓率三萬人討伐先零羌。董卓派遣別部司馬劉靖率四千人屯兵于安定郡,然后進軍,董卓軍在望垣縣北被羌人、匈奴人包圍,軍糧不足,形勢危急。董卓讓士兵在渭水中假裝攔水修堤,對外宣稱是捕魚,實際上讓軍隊快速從堤下通過。等叛軍發現后,已經追之不及。[8]當初張溫派出有六路人馬,其中五路人馬,包括周慎都以失敗告終,唯獨董卓的軍隊全員班師,屯兵于右扶風。朝廷因功封董卓為斄鄉侯,封邑一千戶。
中平五年(188年),涼州叛軍重新攻入右扶風,圍攻陳倉縣城。十一月,朝廷拜皇甫嵩為左將軍,督前將軍董卓,各率兩萬人救援陳倉。董卓向皇甫嵩建議急速進軍,皇甫嵩認為:“陳倉縣城防備堅固,涼州叛軍必然無法攻克,我軍只要按兵不動,以逸待勞即可取得全勝。”于是不聽從董卓的建議。[10]朝廷征董卓為少府,董卓不肯受命,上書推辭:“我下屬的湟中義從、匈奴士兵都來攔住我的車,苦求我不要拋棄他們,我制止不了他們,只能留下來寬慰他們,如果有情況有變我再向朝廷匯報。”朝廷也無可奈何,十分擔憂。[11]中平六年(189年)春二月,涼州叛軍圍攻陳倉縣城達八十余日不克,疲敝而退。皇甫嵩下令追擊,董卓勸阻,認為“窮寇勿追,歸眾勿迫”,皇甫嵩則認為:“叛軍是喪失斗志的疲師,而不是歸眾、窮寇”。隨后,皇甫嵩讓董卓負責殿后,自已率軍追擊,連戰連勝,斬首萬余級,叛軍首領王國逃走后不久病死。董卓因此非常忌恨皇甫嵩。[12]靈帝得了重病,下詔拜董卓為并州牧,其下屬軍隊轉交給皇甫嵩。董卓接受任命,但是不肯交出軍隊,上書辯解道:“我掌兵十年,士兵上下和我關系太好了,都要為我賣命,我乞求帶這幫士兵去并州,效力邊垂”。[13]皇甫酈勸說從父皇甫嵩趁機除掉董卓,皇甫嵩不從,只是將董卓不肯交出兵權的事上奏朝廷。于是,靈帝下詔責備董卓,董卓對皇甫嵩又更加怨恨。[14]最終,董卓帶了五千人向并州出發,但是停留在河東郡就不走了,董卓是想觀察雒陽局勢。[15]
董卓入京之后,到底對何太后做了什么?董卓到底有多殘暴?四月,靈帝駕崩。大將軍何進掌權,與司隸校尉袁紹合謀誅殺宦官。而何太后不肯下詔,于是何進、袁紹私招董卓領兵進京,以此逼迫何太后。董卓得知,立即動身。同時,董卓上書彈劾中常侍張讓等人。
但是不久后何進又反悔,派諫議大夫種劭勸阻董卓進京。種劭在黽池見到董卓,要求董卓返回河東郡去討伐流亡匈奴單于于夫羅,董卓不從,繼續上書辯解,并進入河南尹。迫于董卓進軍的壓力,何太后終于同意下詔罷免宦官。董卓率軍抵達雒陽城外時,種劭出城勞軍時再次要求董卓撤軍,董卓指使士兵上前威脅種劭,種劭大怒,斥責董卓,董卓自知理虧,便率軍西撤至洛陽城二十里外的夕陽亭。
中平六年(189年)八月二十五日,大將軍何進與司隸校尉袁紹謀誅諸閹官,太后不從。于是,朝廷征召董卓使將兵到京師,并密令董卓上書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