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間如有需要直接向她本人進行發問的,她會利用話筒來回答。”
“另外,她的辯護律師也已經在場。”
說到這里的時候,蔣承均朝著金勝這邊伸手示意了一下。
“
“先由本案的主辦檢察官,羅曉晨,來為大家詳細介紹案情。”
話音落下,坐在主席臺最左側。
看上去年紀在30來歲的檢察官開始接過話題。
“本案發生于9月6號,傍晚7點22分。”
“地點位于酒店房間。”
“...........”
隨著羅曉晨的講述,一件件證據的出示,案件開始逐步清晰了起來。
金勝雖然了解過,也在唐啟平辦公室看到過一些東西。
但畢竟是沒有閱過完整卷宗。
不少證據也是第一次見到。
差不多過了半個多小時,介紹完畢。
“本次需要進行討論的問題,一共有三個。”
“第一:據嫌疑人鄒某供述,她于案發前一個多星期,也就是8月27號中午時分,接到了受害人馮某電話。”
“在通話中,馮某懷疑項目失敗,造成巨額損失的事情,是鄒某故意為之。”
“因此,便對其嚴厲質問、口頭威脅,要求進行全部賠償。”
“否則絕對不會善罷甘休。”
“但鄒敏明知自己處境堪憂,卻仍舊在案發當天,主動登錄長期未使用的微博賬號。”
“拍攝了本人所在的酒店房間號碼,進行公開發布。”
“其行為、思想,是否具有引誘馮某上門、從而造成這次案件的主觀故意。”
“第二:案發地為高端星級酒店。”
“為了進一步保障安全、個人隱私,于2008年10月,便已啟動機器人代替送達外賣的服務。”
“根據記錄,鄒某從2009年11月份至今,曾4次入住該酒店,點過不下于5次外賣。”
“應當知曉,機器人把物品送達后,會利用內置聯網程序,按響門鈴。”
“同時,點餐人的手機中也會有電話、信息提醒。”
“可在本次案子中,我們能從走廊監控視頻中清楚看到,馮某當時采用方式,是用手直接敲門,并非按響門鈴。”
“而鄒某為何會打開房門。”
“她是否已經明確知曉了,站在門外之人,就是馮某。”
“第三:根據案發現場痕跡勘驗、鄒某口供描述,我們模擬了一個示意圖。”
“請看大屏幕......”
說到此處,現場的大屏幕上,便出現四張對比圖片。
羅曉晨側身利用激光筆開始示意說明。
“大家可以清楚看到,從第一張圖片開始,連續四個位置變化。”
“兩人之間的站位,進行了互相轉換。”
“鄒某由一開始被馮某堵在窗口位置,變成了站到靠近玄關處。”
介紹完之后,羅曉晨放下筆繼續說道:“如圖所示,鄒某完全有機會躲進洗手間鎖門。”
“或者直接朝著大門外跑,并進行大聲喊叫。”
“可她并沒有如此做,而是繼續待在原地。”
“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看過一些犯罪類型的影視劇。”
“應該知道,在面對生命遭受到威脅的情況下,求生本能會促使我們盡快逃離、呼救、報警。”
“但鄒某的行為,很明顯不符合這一準則。”
話音落下后,不少人全都點頭認同。
金勝默默用筆在把三個問題記錄好,一言不發的看表演。
眼下還不到自己發揮的時候。
蔣承均這個副檢察長,兼主持人接過話題道:“好,表意見。”
聽到點了自己名,唐啟平坐直身體,拉過面前的話筒。
“我們刑偵在接到指揮中心通報后,第一時間便趕赴了案發現場。”
“嫌疑人鄒某,當時除了身體受到傷害之外,精神方面也處于驚嚇過度狀態。”
“至于受害人馮某,經過法醫檢驗,當場死亡。”
“正如剛才羅檢察官所言,在之后的偵查過程中,我們發現了鄒某故意透露自身房間號碼的問題。”
“經過對她本人的再次詢問,她承認....確實抱有這種心思。”
“并解釋道:由于馮某長期利用‘私密’視頻,對其進行敲詐勒索。”
“因此她希望能借由這次機會,將馮某繩之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