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異聽得直揉太陽穴:“先生,你這計策,得配五糧液才想得出來吧?”
“對,酒壯慫人膽,也壯敵人愁。”
未時,烈日烤城。
漢營三千工兵,扛著鐵鍬、鎬頭、竹筐,浩浩蕩蕩開到北門外的“死角”——護城河與城墻之間那塊淤泥地。
領頭的“鍬王”老黃,一嗓子:“兄弟們,挖!將軍說了,坑要三丈長、一丈深、五尺寬,能埋‘十萬斤火藥’!”
“十萬斤?”新兵咋舌,“那得把洛陽崩到月亮上去!”
“別廢話,挖!”
頓時塵土飛揚,鐵鍬碰石,火星四濺,像一群土撥鼠在蹦迪。
城上守卒一看,慌了神,飛報朱鮪。
朱鮪蹬蹬蹬上城,手搭涼棚:
只見漢兵排成“人”字,輪流挖土,筐子傳得飛快,活像螞蟻搬家;
更離譜的是,每挖一筐,就有人往里倒“黑沙子”(其實是灶灰+碎炭),還拿木槌夯得結結實實。
朱鮪心里“咯噔”:
“傳聞鄧晨會妖術,這怕不是‘地雷陣’?
一旦引爆,北門樓子能飛上天喂鳥!”
他立刻下令:
1.把北門守軍加到兩千;
2.收集全城水桶,晝夜灌護城河,別讓漢兵“旱地挖橋”;
3.派死士縋城,夜襲火藥坑——能偷就偷,能毀就毀。
夜半,三名朱鮪死士,黑衣、黑褲、黑襪,連臉都抹鍋底灰,潛到坑邊。
月光下,大坑像一張怪獸嘴,黑灰翻卷。
死士甲掏小鏟,刨啊刨,刨出“火藥”一把,湊鼻一聞——
“阿嚏!怎么是灶臺味?”
死士乙抓一把放舌尖:“咸的?還摻了醬?”
死士丙兜底翻,發現坑底插滿“竹管”,管口塞棉球,像超大號爆竹。
他抽一根,回城匯報。
朱鮪親自驗貨:
點火——
“呲——”
竹管噴彩星,竟是一支“煙花”,炸出一行火星字:
“開門不殺——漢”
朱鮪手一抖,差點被火星燙胡子,心里既怒又驚:
“馮異!你耍我!”
同一夜,漢營大帳。
鄧晨端著五糧液,慰問挖了一天的工兵:
“兄弟們,喝完這一碗,去給我唱歌——嗓門越大,尾酒越滿!”
工兵們一聽,還有“尾酒”?
瞬間化身合唱團。
鄧晨精選“老弱病殘”二百,理由:
“真正的弱者,才能唱出‘求生’的味。”
武器:銅鑼、皮鼓、竹板、嬰兒啼(真有兵抱娃)。
曲譜:鄧晨連夜改編《洛陽民謠》——
“洛陽洛陽,開門不殺,
降漢降漢,吃飽穿褂;
朱將軍守,百姓打抖,
一開城門,家家燉肉……”
旋律簡單,像后世“小蘋果”,聽一遍就能哼。
子時,瘦月如舟,薄云似紗。
二百“老弱”排成半月,距北門四百步——剛好在箭程外。
“咚——咚咚!”
銅鑼一響,城上守卒集體打哆嗦。
接著歌聲飄起:
“洛陽洛陽,開門不殺——”
嗓音參差不齊,卻因此更顯“真實”,像一群真餓慌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