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完短片之后,東城市的領導照例是要發表一番激情洋溢的講話,接下來才是重頭戲:簽訂投資意向。
所謂投資意向,并不是最后的合同,而是雙方當事人就項目的投資問題,通過初步洽商,就各自的意愿達成一致認識表示合作意向的書面文件,是雙方進行實質性談判的依據,是簽訂合同的前奏。
簽署完投資意向書之后,東城市的相關領導,專程邀請在場的記者,親自去神農廟體驗一番。對于這份邀請,在場的記者們自然是欣然前往的。
在王川秋的陪同下,東城市相關領導、趙八兩,以及一大幫記者,浩浩蕩蕩的奔向了黃曲鎮。
神農廟的遺跡其實已經被當地村民們破壞的差不多了,想要完全復原,難度很大。不過,只要趙八兩愿意投資,完全復原也不是不可能的。
在神農廟的原址上,東城市的相關專家,介紹了更詳細的神農氏資料,他們生動的介紹,也吸引了趙八兩的注意力。
這么一番折騰,時間就已經到了傍晚。一行人浩浩蕩蕩回到東城的時候,就已經是晚上了。
晚飯是在東城大飯店吃的,東城市的相關領導親自作陪。他們也很想跟趙八兩搞好關系,為接下來幾天的具體談判做準備。
因為忙碌了一天,所以趙八兩早早的就睡下了。第二天一大早,趙八兩是被電話吵醒的,首先給趙八兩打來電話的是鄒強,“八兩,快看看新聞,怎么樣,這次省里給你的支持,不錯吧?”
“啊?”趙八兩還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時候,迷迷糊糊打開電視,就看到了鋪天蓋地的新聞。不僅如此,網絡媒體同樣鋪天蓋地的宣傳。
剛剛掛斷鄒強的電話,杜苗雨也打來了電話。跟中南省本地的媒體不同,外地媒體雖然沒有親自到現場采訪,但是他們以轉載的形式支持了趙八兩對神農氏話題的炒作。
幾乎是一夜之間,全國各大新聞媒體,紛紛在議論修建神農廟的意義,甚至在部分媒體的刻意引導之下,大家紛紛議論著修建神農廟的必要性了。
當然,除此之外,各地政府也看準了神農廟這塊肥肉,紛紛組織當地的史學專家,開始查閱地方志,爭取用歷史證明,自己這邊跟神農氏是有著莫大關系的。
在這種刻意的引導之下,全國掀起了一股尋找神農氏遺跡的熱潮。這自然是趙八兩樂意看到的。為了避免這個話題冷下去,趙八兩自然是隔一段時間炒作一次。
對于現在的這種鋪天蓋地的報道,趙八兩很是滿意。接下來的事情,自然就是跟東城市的談判了。東城市的底線,趙八兩已經知道了,是以,這一次談判,趙八兩必然是立于不敗之地。
談判的地點,就在東城市賓館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