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這次談判的,除了東城市相關領導之外,還有東城市的史學專家、天藍地產的設計專家,以及袁敏安排來的助手。
談判的內容分為兩部分,一是神農廟的修建模式以及占地規模等等;二是各方所占股份的比例。相較于第一點,第二點更好談一些。
因為知道東城市這邊的底線,所以趙八兩一上來就咄咄逼人。以不出意料的結果,拿下了70%的股權。趙八兩甚至懷疑,如果自己態度再強硬一些,可以拿到75%的股權。
當然,趙八兩也知道,如果過分剝削東城市的權益,東城市這邊在后續對這個事情的配合上,就不會這么積極了,趙八兩也不想打消他們的積極性。
關于神農廟的修建規模、樣式、占地面積等等一些方面的談判,則要復雜的多。雙方都有著自己的想法,建筑公司自然是想著在還原神農廟本來面目的前提下,盡可能的節約成本。而東城市的史學家則希望百分百反而還原神農廟的本來面目,甚至希望連建筑方式都采取那種最古老的方式。
關于這個問題,雙方爭執不下。東城市的領導和趙八兩雖然也想參與進去,但是在這方面,他們卻沒有多少發言權。
談判一直僵持了三天,依然毫無進展。王川秋等東城市的領導都有些急了。萬一因為這些事情沒談攏,導致最終合作的破裂怎么辦?
而趙八兩,同樣擔心這個問題。雖然東城市迫切的需要這筆投資,但是因為趙八兩在占股比例上已經拿走了大部分利益,如果因為這些,最終談不攏,東城市可能會另外尋找投資人。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趙八兩這邊和東城市那邊,各自退了一步,互相接受了一些對方的建議。
“趙總,這樣下去的,我們的預算要增加至少五百萬。”因為東城市這邊的史學專家要求采用純木質結構,并且要盡可能的復原當時的情況。光是采購這些優質木材,就是一筆不小的開銷。而原本,天藍地產這邊的計劃是采用鋼結構,便于操作,也省錢。
“我覺得東城市專家說的有道理,就按照他們的要求來。”趙八兩看向天藍地產的工作人員,開口說道。
趙八兩的話,算是一錘定音了,既然老板做了決定,他們這些普通工作人員,自然不會說什么。
因為雙方各退了一步,所以接下來的談判進展就快了很多。在各個當初有分歧的地方,很快達成了一致。不到兩天的時間,一份長達三十頁的合同終于敲定了。
對于這份合同,雙方自然是都沒有異議的。
挑了個合適的日子,東城市再次舉辦了新聞發布會,同時正式和趙八兩簽署和開發神農廟的合同。
合同談妥之后,神農廟的開發也正式開始了。因為投資巨大,加上趙八兩對這個工程非常重視,是以,袁敏派出了最優秀的工程隊,承擔這次工程的施工任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