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勞工圍過來,有人問:“老板,在這干活,給多少錢啊?”】
【趙福笑著說:“每日工錢五十文,包吃包住,做得好還有額外賞錢。”】
【勞工們小聲議論:“這錢,夠養家不?”】
【趙福趕緊補充:“附近集市都是我大明商戶,東西實惠,你們掙的錢足夠生活,還能攢下些。”】
【在傳播精神娛樂方面,一群說書人來到南洋小鎮。】
【說書人張老漢擺好桌子,敲起醒木,大聲吆喝:“今兒個給大伙講那武松打虎!”】
【一開始,臺下人稀稀拉拉,可隨著張老漢繪聲繪色地講述,聽眾越來越多。】
【一個當地青年聽得入迷,結束后拉著張老漢問:“這武松真這么厲害?”】
【張老漢拍著胸脯說:“那還有假?我大明英雄輩出,這樣的故事多著呢。以后我天天來講,保準讓你們聽個夠。”】
【李定國站在新建的南洋學院講堂前,望著臺下數百名身著大明服飾的當地孩童,眼中閃過一絲欣慰。】
【他轉身對身旁的學政說道:“這些孩子,日后便是大明在南洋的根基。教材編寫得如何了?”】
【學政躬身答道:“回將軍,已按照禮部要求,將《三字經》《千字文》譯成馬來語,還加入了鄭和下西洋的事跡與大明物產圖譜。”】
【李定國微微點頭:“甚好。明日起,所有適齡孩童必須入學,違者家長罰銀十兩。”】
【學政面露難色:“將軍,南洋百姓多以漁獵為生,恐不愿送孩子讀書……”】
【李定國冷笑一聲:“不愿讀?那便告訴他們,入學者每月可領三斤糧食。若有人鬧事——”他忽然抽出腰間佩刀,“本將軍的刀,可不管他是哪國百姓!”】
【與此同時,馬六甲港口的大明織造廠內,機器轟鳴。】
【一位荷蘭商人站在廠房外,望著進進出出搬運布匹的當地工人,滿臉疑惑地問翻譯:“你們大明為何給這些野人發工錢?直接奴役不是更省事?”】
【翻譯尚未回答,廠長王順正巧路過,接口道:“這位先生有所不知,我大明施行仁政,豈會行奴役之事?”】
【荷蘭商人嗤笑:“仁政?我看是另有圖謀。你們給的工錢,夠買米都不夠,還不是變相讓他們賣命?”】
【王順不動聲色地湊近,壓低聲音道:“三十三兩白銀,既能讓他們活,又不讓他們活得太好。這是陛下的圣諭,你說這圖謀妙不妙?”】
【荷蘭商人恍然大悟,豎起大拇指:“高!實在是高!貴國皇帝的心思,比我們總督深多了!”】
【夜晚,占城國的集市上,一位老說書人正唾沫橫飛地講述《三寶太監西洋記》。】
【臺下聚攏的百姓聽得入神,有人突然高喊:“鄭和將軍當年真的收服了我們占城?”】
【老說書人一拍驚堂木:“那還有假!當年占城國王親自捧著金印跪迎天兵,鄭和將軍還賜了他蟒袍玉帶呢!”】
【人群中一位老者搖頭嘆息:“我祖父說,當年明軍確實厲害,但咱們國王是被迫……”】
【話音未落,幾個戴紅袖章的大明巡丁突然沖過來,揪住老者的衣領:“老家伙,敢質疑圣朝歷史?跟我們去衙門走一趟!”】
【眾人噤若寒蟬,老說書人戰戰兢兢地改口:“這位爺說得對,鄭和將軍神威蓋世,我等理當永世銘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