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有大臣提出擔憂,禮部尚書李騰芳說道:“新式船只操作復雜,船員們能否熟練掌握?日后的維護費用又該如何解決?”】
【朱由檢果斷下令:“先建造一百艘,投入試運行。在實際運行過程中,遇到問題就解決問題,不要畏縮不前。”】
【然而,新式漕船的推廣并非一帆風順。】
【運河上的纖夫們紛紛聚集起來,進行抗議。】
【他們舉著標語,高喊著口號:“這妖船要是普及了,我們都得餓死!還我生路!”】
【與此同時,民間還流傳著各種謠言,有人說“蒸汽會破壞龍脈,必將給大明帶來災禍”,這使得百姓們對“水龍驤”充滿了恐懼和抵觸。】
【為了消除百姓的疑慮,朱由檢在揚州舉辦公開演示活動,并親自登上“水龍驤”,向眾人解釋道:“大家請看,這艘船無需纖夫拉纖,不懼風雨阻擋,能夠更快地運輸糧食和貨物。而且,那些纖夫兄弟,都可以通過培訓,成為新式船只的船員,收入不僅不會減少,反而還會增加。”】
【他又指著鍋爐上的安全閥,說道:“我們在設計時,已經充分考慮到了安全問題,這絕非什么妖物,而是能夠造福百姓的利器!”】
【漸漸地,百姓們的態度開始轉變。】
【漕運商人王老板率先試用了“水龍驤”,試用結束后,他滿臉喜色地說道:“以前運貨到京城,至少要一個月時間,現在半個月就能抵達。這生意啊,以后能做得更大更遠了!”】
【纖夫陳三哥也成為了第一批船員,他笑著對周圍人說:“剛開始確實害怕,不敢上船。可現在發現,這船穩當得很,工錢還比以前多不少,真是太好了!”】
【隨著“水龍驤”在運河上越來越多地出現,漕運徹底煥然一新。】
【糧食損耗大幅減少,南北貨物的流通速度明顯加快,商業變得愈發繁榮。】
【船廠周邊,鐵匠鋪、鍋爐廠、零件作坊等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為無數人提供了就業機會。】
【更令人驚喜的是,“水龍驤”所運用的蒸汽技術,開始逐漸應用到其他領域。】
【有人嘗試用蒸汽改進礦山的運輸設備,有人研究利用蒸汽帶動紡織機。】
【朱由檢看著各地送來的報告,欣慰地對大臣們說道:“‘水龍驤’僅僅只是一個開端。朕要讓大明的車船,都如同巨龍一般,在天地間自由馳騁,讓百姓們都能過上富足安樂的日子!”】
【站在紫禁城的城墻上,朱由檢望著運河上穿梭如飛的“水龍驤”,心中滿是感慨。】
【這場漕運的變革,不僅改變了大明的水上交通,更為這個古老的帝國,注入了全新的活力與希望。】
……
洪武位面
朱元璋看著蒸汽漕船的演示,微微點頭:“漕運確實該變變了。傳令下去,讓工部召集老工匠,仔細研究這船的構造,看看咱們能不能造出來。”
劉伯溫皺眉思索:“陛下,此船依賴煤炭與精鐵,大量建造恐影響民生用度。建議先小規模試制,摸清門道再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