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駁的墻壁上,還殘留著褪色的壁畫,神像前的香爐早已積滿厚厚的灰塵。】
【工匠們圍在朱由檢繪制的草圖前,議論紛紛。】
【老木匠吳德海蹲在墻角,吧嗒著旱煙袋,煙鍋里的火星明明滅滅:“用水力帶動機杼?水又沒長手,咋穿針引線?”】
【“我做了一輩子木工,聽都沒聽過這般荒唐事兒!”】
【年輕鐵匠周鐵柱卻盯著墻上的水車模型,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師傅,要是把水的勁兒,通過齒輪傳到織機上,說不定真能成!”】
【傳教士湯若望推了推眼鏡,神色嚴肅:“齒輪咬合需精確計算,差之毫厘,便會導致整個裝置損毀。”】
【“而且,還需解決動力傳輸過程中的穩定性問題。”】
【首次試驗在忐忑中開始。簡易的水輪與織機相連,隨著運河水流推動,水輪緩緩轉動。】
【然而,木齒輪發出刺耳的摩擦聲,織機的梭子不受控制地胡亂跳動,緯線很快纏成一團亂麻。】
【朱由檢臉色陰沉,盯著混亂的織機:“為何會這樣?”】
【宋應星快步上前,仔細檢查后,額頭沁出冷汗:“陛下,木齒輪質地太軟,無法承受水力的沖擊,且動力傳輸不穩,梭子控制裝置也過于簡陋。”】
【“限你們五日內改進!”朱由檢甩袖而去,衣袍帶起的風掀翻了地上的圖紙。】
【第二次試驗前,工匠們改用精鋼打造齒輪。】
【當水輪再次轉動,眾人屏住呼吸。】
【起初,一切似乎都很順利,可突然,一聲巨響傳來,齒輪崩裂,碎片如暗器般飛出,擦過湯若望的額頭,頓時鮮血直流。】
【朝堂上,彈劾的奏章如雪片般飛來。御史大夫鄭三俊手持奏章,言辭激烈:“陛下,您縱容奇技淫巧,致使番人受傷,有辱國體!”】
【“此等妖物,絕不可再繼續研發!”】
【朱由檢舉起帶血的齒輪,目光掃視群臣:“革新路上,哪有不流血的?”】
【“當年火器傳入,多少人說是妖物?如今呢?若因這點挫折便放棄,如何對得起那些在織機前累死的百姓?”】
【“機巧局繼續研發,再有阻撓者,流放充軍!”】
【研發陷入絕境時,一位盲眼老織女沈三娘在孫女的攙扶下,摸索著來到機巧局。】
【“官爺,讓我摸摸這怪家伙。”她顫抖著伸出雙手,布滿老繭的手指輕輕撫過齒輪與杠桿。】
【突然,她的手指停住了:“這梭子來回,像極了我們織花樣時的手法,要是加個能卡住緯線,又能靈活松開的東西……”】
【說著,她摸索著折斷一根竹枝,比劃出一個“蝴蝶扣”的結構。】
【三個月后,第一臺真正的“織云機”終于成型。】
【運河邊圍滿了看熱鬧的百姓,當水流推動水輪,齒輪開始平穩轉動,梭子如靈蝶般在經線間穿梭,復雜的牡丹紋樣在機杼間徐徐展開。】
【“天啊!這是神仙下凡了吧!”人群中爆發出陣陣驚呼。】
【老織工王阿爹淚流滿面,跪在地上:“這哪里是機器,分明是織女娘娘顯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