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如猛獸般席卷江南。揚州城外,渾濁的洪水如脫韁野馬沖垮堤壩,萬畝良田化作一片汪洋。浸泡在洪水中的百姓抓著漂浮的房梁,絕望地呼喊著。揚州知府跪在泥濘中,顫抖著手寫下加急奏報:\"洪水肆虐,災民百萬,餓殍載道,懇請朝廷速援!\"同一時間,西南邊陲燃起戰火,土司叛亂的消息因山路泥濘、驛站癱瘓,遲遲無法送達京城。】
【紫禁城乾清宮內,朱由檢盯著堆積如山的奏折,青筋暴起。案頭揚州的災情奏報與西南的八百里加急形成刺眼的對比,最新軍報顯示叛軍已連陷三城。他猛地掀翻案上的茶盞,茶水混著朱砂墨汁在蟠龍紋地磚上肆意流淌:\"軍情延誤、災情失控,難道我大明的驛站都成了擺設?\"】
【次日早朝,奉天殿氣氛凝重如鉛。朱由檢手持被洪水泡爛的奏報,緩步走到龍階前,將奏章狠狠擲向丹墀:\"看看!揚州百姓在洪水中掙扎,西南將士因消息遲滯白白送命!你們口口聲聲忠君報國,卻拿不出半點辦法?\"】
【內閣首輔洪承疇整了整蟒袍,上前躬身:\"陛下息怒。臣以為,當務之急是增派驛卒、廣備快馬,修繕被洪水沖毀的驛站......\"】
【\"夠了!\"朱由檢打斷道,\"快馬再快,能快過洪水和叛軍?去年增設三百驛站,結果呢?西南急報還是晚了七日!\"】
【刑部尚書喬允升見狀,出列諫言:\"陛下,自古信息傳遞皆賴人力車馬,貿然變革恐生禍端。況且......\"】
【\"皆是借口!\"朱由檢拍案而起,震得龍案上的玉璽微微晃動,\"若守著舊法,坐等亡國,才是真正的禍端!\"】
【工部侍郎宋應星攥著卷邊的《武備志》,猶豫再三后出列:\"陛下,臣曾研讀古籍,見有'飛鳶'記載——以竹木為骨、絹布為翼,或可改良為載人器具用于通信。只是......此乃聞所未聞之事,需解決人力驅動、空中操控、安全降落等諸多難題。\"】
【\"難題?\"朱由檢目光如炬,直視宋應星,\"朕即位以來,哪一天不在與難題廝殺?即日起成立'翔天監',朕要看到能在天上飛的'飛鳶舟'!三個月內,必須拿出可用的試驗品!\"】
【翔天監設在京城西山腳下的廢棄道觀。斑駁的三清殿內,工匠們圍著朱由檢手繪的草圖議論紛紛。老木匠周阿公將旱煙袋敲得梆梆響:\"陛下,人又沒長翅膀,咋能飛?這木架子綁在身上,怕是摔下來粉身碎骨!\"】
【年輕的風箏匠李三卻踮著腳湊近圖紙,眼睛發亮:\"師傅,您看這機翼像不像巨型風箏?我做了二十年風箏,要是把竹骨換成更堅韌的檀木,再加上腳踏驅動......\"】
【傳教士湯若望推了推銀邊眼鏡,神色嚴肅:\"飛行需遵循空氣動力學原理,僅憑人力恐難持久。且上升、轉向、降落的控制裝置,必須精確到分毫。\"】
【首次試驗在暴雨初歇的清晨。簡易的飛鳶舟由竹木結構與粗麻布構成,尾部綁著巨大的平衡木。試飛員陳大膽握緊操縱桿,在眾人緊張的注視中從山崖躍下。飛鳶舟剛滑翔出二十丈,突然一陣側風襲來,機翼劇烈抖動,整架飛行器如斷線風箏般墜落。】
【\"快救人!\"朱由檢撥開人群沖上前。陳大膽雖被安全繩吊在半空,但右腿已扭曲變形,鮮血順著麻布機翼滴落。\"為何失控?\"朱由檢揪住宋應星的衣領。】
【宋應星渾身濕透,顫抖著檢查殘骸:\"陛下,機翼結構太脆弱,無法抵御強風,且沒有轉向裝置......\"】
【\"限你們十日改進!\"朱由檢甩下這句話,轉身時袍角掃落了案上的設計圖。】
【第二次試驗,改進后的飛鳶舟加裝了可調節的帆布尾翼。當它升至半空中時,腳踏驅動的竹制螺旋槳突然斷裂,鋒利的竹片劃破機翼。飛行器打著旋墜落,險些撞上圍觀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