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陷入絕境時,林阿虎在冶鐵坊反復捶打生鐵與熟鐵,意外煉制出柔韌的灌鋼。“陛下!”他舉著泛青的鋼條沖進凌波監,“用這灌鋼重鑄鍋爐,必能耐壓!”】
【湯若望則改良了齒輪加工工藝,引入西洋鏜床,使齒輪精度達到“一發之隙”。三個月后,新船“凌波一號”竣工:長二十丈的鐵殼船身如巨鯨昂首,兩側明輪直徑達三丈,鍋爐艙內,銅質管道與壓力表井然有序。】
【試航當日,泉州港萬人空巷。朱由檢頭戴斗笠,親自登上駕駛室。當他拉動蒸汽閥門,明輪開始轉動,船身緩緩駛入深海。“快看!”人群中有人驚呼,“船尾的浪花比番船還白!”】
【凌波一號在海上疾馳,航速竟達福船三倍。船艙內,羅盤指針穩定如磐,而鍋爐壓力表始終紋絲不動。老船匠王大海趴在船舷,老淚縱橫:“真他娘的……比咱年輕時的快馬還快!”】
【消息傳回京城,奉天殿沸騰如鼎。戶部尚書畢自嚴揮舞著算盤:“陛下!若用凌波舟通商,單程耗時從兩月縮至十日,運費減七成,年貿易額可增五百萬兩!福建米價已跌三成!”】
【兵部尚書楊嗣昌則呈上密報:“荷蘭人聽聞我朝有快船,已遣使求見,愿以香料換圖紙。”】
【唯有禮部尚書李騰芳仍跪伏在地:“陛下,《祖訓》海禁不可廢!此船若引番夷覬覦……”】
【“夠了!”朱由檢擲下西洋貿易協定,“朕問你,福建百姓餓肚子時,《祖訓》能變出米糧?即日起解除海禁,允許民間組建商船隊,凌波舟優先供應!”】
【民間反應兩極。海商們在泉州港焚香叩謝,連夜趕制商船訂單;但沿海漁村卻謠言四起:“鐵船破海,必觸怒龍王!”某夜,竟有漁民聚眾焚燒凌波舟模型,被官府及時制止。】
【朱由檢得知后,親赴漁村宴請漁民代表。他指著桌上的胡椒、蘇木:“這些東西,番商賣我們十兩銀子一斤,可在南洋原產地,只值一兩。為什么?因為我們的船太慢,只能任人宰割!”他夾起一筷清蒸石斑魚,“等凌波舟跑起來,你們的魚能當天送到廣州、南京,賣上三倍價錢!”】
【三個月后,首支大明商船隊揚帆南洋。凌波舟船頭高懸“明”字大旗,船尾搭載著弗朗機炮。當船隊抵達爪哇島,當地蘇丹親自登船,以黃金換取瓷器。而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夾板船,在凌波舟的速度與火力面前,再不敢肆意劫掠。】
【后續影響如漣漪擴散:泉州、廣州崛起為世界級港口,鋼鐵廠、齒輪作坊日夜轟鳴;造船工匠的兒子們走進新式學堂,學習算術與機械制圖;甚至有秀才放棄科舉,投身航海研究,寫出《南洋航路考》。】
【最意外的收獲來自軍事:凌波舟的技術被改良用于戰船,明輪戰艦“鎮海號”在浙江海面擊潰倭寇主力,開創了蒸汽動力海戰的先河。而民間海商為自保組建的“護航艦隊”,竟成了大明海軍的雛形。】
【崇禎二十一年秋,朱由檢站在凌波舟的望樓之上,望著晚霞中歸港的商船隊。一名年輕工匠跑上甲板,遞來一塊懷表:“陛下,這是用造齒輪的手藝做的,精準到刻!”】
【他接過懷表,金屬外殼上刻著“凌波致遠”四字。遠處,歸航的商船鳴響汽笛,驚起一群海鷗。這場與海洋的博弈,終于讓大明掙脫了陸權的桎梏,而那些在船塢中飛濺的鋼花、在深海中轟鳴的蒸汽,正為這個古老帝國鍛造著通向海洋時代的鑰匙。】
……
洪武位面
朱元璋盯著凌波舟的鐵殼船身,粗糙的手掌拍在船舷上發出悶響:“當年鄱陽湖水戰,咱要是有這鐵家伙,陳友諒的樓船早就碎成渣了。”他轉頭對徐達說,“把繳獲的元軍鐵炮熔了,給咱的船也裝上這鐵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