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二十二年,初秋的風帶著絲絲涼意,卻吹不散江南運河沿岸的愁云。】
【蘇州碼頭,商船密密麻麻地擠在一起,船帆如林,卻動彈不得。】
【船夫們站在船頭,望著前方擁堵的河道,滿臉無奈。】
【漕運總督府內,官員們對著堆積如山的賬本愁眉苦臉,運河堵塞,貨物積壓,每日損失的銀錢不計其數。】
【與此同時,沿海港口也傳來噩耗,因運輸緩慢,外商紛紛將訂單轉向南洋,大明海貿遭受重創。】
【戶部奏報:“漕運停滯,海貿受損,國庫月虧十五萬兩白銀。”】
【乾清宮中,朱由檢眉頭緊蹙,手中的朱筆在奏折上停頓許久,卻落不下一個字。】
【眼前的局勢如一團亂麻,讓他憂心忡忡。】
【“難道我大明的漕運與海貿,就要這樣衰敗下去?”他喃喃自語。】
【目光掃過書架上的《天工開物》,心中涌起一絲希望。】
【早朝時,朱由檢神情凝重地舉起一封漕運總督的加急文書。】
【聲音低沉卻透著威嚴:“諸位愛卿,如今漕運不暢,海貿受阻,國家財政吃緊,百姓生計堪憂。”】
【“你們可有良策,能解當下之困?”】
【內閣首輔洪承疇出列,躬身行禮,沉穩說道:“陛下,臣已增派民夫疏浚河道。”】
【“也在協調商船有序通行,只是這運河擁堵由來已久,短期內難以徹底解決。”】
【“民夫疏浚能解一時之急,卻非長久之計。”朱由檢微微搖頭。】
【目光投向工部:“工部尚書,朕聽聞西洋有蒸汽動力之術,你可有想法?”】
【工部尚書宋應星向前一步,恭敬而自信地說道:“陛下圣明。”】
【“臣與工部同僚日夜鉆研,確有一策。”】
【“若能以蒸汽為動力,制造出‘速運舟’蒸汽動力船,或可大幅提升漕運與海貿效率。”】
【“只是這其中涉及蒸汽鍋爐的穩定運行、動力傳輸系統的精準設計、船身結構的優化等諸多難題。”】
【“且國內尚無成熟經驗。”】
【“沒有經驗,便去創造經驗!”朱由檢目光堅定,語氣斬釘截鐵。】
【“朕撥內帑三十萬兩,在南京龍江船廠設立‘水運研造局’,全力研發速運舟。”】
【“所需工匠、物料,各地務必全力配合,不得延誤!”】
【水運研造局內,氣氛熱烈而緊張。】
【工匠們圍在蒸汽動力船的設計草圖前,爭論不休。】
【老船匠王福撓了撓頭,看著圖紙,一臉疑惑:“用蒸汽推動船走?這能行嗎?”】
【“咱祖祖輩輩都是靠風力和人力行船,這鐵疙瘩能聽話?”】
【年輕的工匠趙勇卻眼睛發亮,指著圖紙解釋道:“王師傅,您看這蒸汽鍋爐產生的蒸汽。”】
【“通過管道推動活塞,再帶動螺旋槳轉動,就能讓船在水里跑起來,速度可比帆船快多了!”】
【一旁的傳教士湯若望也補充道:“理論上可行,但實際操作中,蒸汽壓力的控制至關重要。”】
【“一旦失控,鍋爐爆炸可不是小事。”】
【“而且船在水中行駛,要考慮平衡和穩定性,船身結構需要重新設計。”】
【“船體在高速行駛時的水流阻力、螺旋槳與船身的匹配度,都需要精確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