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傳回京城,滿朝震驚。】
【早朝時,戶部尚書興奮地奏報:“陛下,經測算,速運舟的運輸效率是傳統帆船的三倍。”】
【“且不受風力限制,可全年通航!”】
【“若全國推廣,漕運和海貿的困境將迎刃而解,國庫收入有望大幅增加!”】
【“僅江南漕運一項,每年便可節省人力成本五十萬兩白銀,海貿利潤預計提升七成。”】
【然而,禮部尚書卻憂心忡忡地出列:“陛下,此舉雖能解決運輸難題。”】
【“但恐違背祖制,擾亂傳統航運秩序。”】
【“且蒸汽動力船聲響巨大,模樣怪異,恐引起百姓恐慌。”】
【“自古以來,舟楫航行皆依賴自然之力,如今以機械代之,怕是會觸怒河神、海神,帶來災禍。”】
【朱由檢沉思片刻,緩緩說道:“祖制乃為治國安邦,若能讓百姓富足,國家強盛。”】
【“適當變革又有何妨?至于百姓疑慮,朕自會設法消除。”】
【他下令制作詳細的圖文手冊,向百姓講解蒸汽動力船的原理和優勢。】
【還安排官員到各地宣講。】
【為了推廣蒸汽動力船,朱由檢下令在京城舉辦了一場盛大的演示會。】
【邀請百官、商賈和百姓前來觀看。】
【演示會上,速運舟在水中靈活穿梭,裝卸貨物快捷高效,眾人看得目瞪口呆。】
【一位老商人感慨道:“這速運舟真是神了!有了它,我們的生意可就好做了!”】
【“以前從蘇州到京城,帆船要走半個月,現在有了速運舟,五天就能到,貨物損耗也少了,利潤肯定能大大增加。”】
【然而,民間仍有不少人對蒸汽動力船心存疑慮。】
【一些船夫擔心自己會失業,聚集在一起抗議。】
【他們舉著寫有“還我飯碗”“河神不容怪船”的橫幅,堵住了龍江船廠的大門。】
【朱由檢得知后,親自前往安撫。】
【他站在船頭,對著聚集的人群大聲說道:“鄉親們,速運舟的出現,并非要奪走你們的生計。”】
【“而是要讓運輸更加高效。以后運河和海上的運輸量會大幅增加,需要更多的人來駕駛、維護船只。”】
【“你們可以學習操作速運舟,收入只會比以前更高。”】
【“而且,朝廷會開辦專門的學校,免費教大家技術。”】
【在朱由檢的努力下,蒸汽動力船逐漸被人們接受。】
【龍江船廠開始大規模生產速運舟,漕運和海貿煥然一新。】
【運河上,速運舟滿載貨物,快速行駛,擁堵的情況大大緩解。】
【沿海港口,大明商船憑借速運舟的優勢,重新贏得外商的青睞,海貿日益繁榮。】
【隨著速運舟的普及,相關產業也蓬勃發展起來。】
【鋼鐵廠為了滿足船身制造的需求,擴大生產規模,改進冶煉技術。】
【煤炭業也迎來了新的機遇,為蒸汽鍋爐提供源源不斷的燃料。】
【機械制造工匠的地位大幅提升,他們不斷改進和創新,研發出更先進的船用設備。】
【甚至衍生出了專門為速運舟提供維修服務的行業,以及生產船上生活用品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