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反對蒸汽動力船的王福,如今成了龍江船廠的技術骨干。】
【他笑著說:“以前我不懂,還瞎反對。現在才知道,這速運舟是個好東西。”】
【“我那兒子,也跟著我學造船,說以后要造出能遠航西洋的大船!”】
【站在南京碼頭,望著一艘艘噴著白霧、破浪前行的速運舟。】
【朱由檢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這場與運輸困境的較量,不僅解決了漕運和海貿的難題,更開啟了大明工業發展的新篇章。】
【那一聲聲蒸汽的轟鳴,恰似古老帝國奮進的號角,預示著一個充滿活力與希望的時代正在到來。】
……
洪武位面
朱元璋雙手抱臂,目光緊鎖天幕中速運舟破浪的畫面,低聲道:“當年渡江要是有這船,采石磯之戰能省下不少功夫。”他轉頭看向劉伯溫,“先生覺得,咱們現有的工匠能仿造嗎?”
劉伯溫手撫長須,仔細端詳船體結構:“若以火船原理為基,輔以這蒸汽動力,或可一試。只是需注意船身防水,可借鑒水車的密封之法。”
徐達微微前傾身體,盯著螺旋槳的運轉:“這玩意兒比帆船穩當多了,以后運糧調兵,元軍想攔都攔不住。”
常遇春端著酒杯的手停在半空,喃喃道:“等天下太平,咱也組支船隊,把江南的稻米直接運到北平城。”
永樂位面
朱棣挺直脊背,凝視著天幕中寶船加裝蒸汽動力的模擬場景,沉聲道:“鄭和,若真有此船,你第七次下西洋能走多遠?”
鄭和抱拳行禮,目光堅定:“陛下,若寶船皆配此技,臣愿率船隊探尋更西之地,讓大明威名遠播四海。”
解縉推了推眼鏡,手中的筆在紙上快速記錄:“此等盛事,當載入《永樂大典》,讓后世子孫知曉我朝之盛。”
姚廣孝雙手交疊,若有所思:“船行過速,恐違天道。建議在船頭雕刻海獸圖騰,以安水神。”
宣德位面
朱瞻基放下茶盞,湊近仔細觀察速運舟的內部構造:“楊愛卿,這船若能普及漕運,糧價能降多少?”
楊士奇扶著老花鏡,認真分析:“陛下,若大規模應用,運輸成本可減七成,但需統籌鐵料與工匠調配。”
于謙微微皺眉,神色凝重:“若用此船運糧至宣府,邊關將士的補給難題可解。臣愿負責試點推行。”
楊溥翻開賬本,輕聲提醒:“造船耗資巨大,還需謹慎規劃,確保國庫收支平衡。”
嘉靖位面
朱厚熜輕撫袖中佛珠,看向嚴嵩:“嚴卿,這船若用于皇室船隊,需要如何改制?”
嚴嵩躬身回應:“陛下,臣即刻命人研究,只是民間恐有非議,需提前安撫。”
戚繼光雙臂抱胸,盯著船體改造示意圖:“若加裝火炮,此船可成海戰利器,倭寇再難猖狂。”
胡宗憲點頭補充:“東南海防正需此等快船,可有效遏制倭寇侵擾。”
隆慶位面
朱載坖手指輕點桌面,看向張居正:“張先生,這船若投入商用,能帶來多少收益?”
張居正展開輿圖,從容分析:“陛下,若設舟運稅并管控技術,年入百萬兩白銀可期。”
高拱神色嚴肅,沉聲道:“此乃強國利民之舉,應盡快推行,朝堂非議由臣來壓。”
王崇古的加急奏報傳來,字跡潦草:“速運舟若用于邊塞,糧草運輸效率可提升三倍,懇請優先調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