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二十三年春,北方邊境烽火連天。大同總兵的八百里加急奏報如雪片般飛入紫禁城,朱批上的墨跡未干,又有新的戰報傳來。探馬被伏殺,信鴿遭攔截,驛卒累死在半道,邊關防線因情報遲滯千瘡百孔。工部呈遞的軍事情報效率報告上赫然寫著:\"重要軍情傳遞平均耗時六日,貽誤戰機達十七次。\"】
【乾清宮內,朱由檢盯著鋪滿輿圖的龍案,青筋在額角跳動。案頭最新戰報上\"我軍因情報遲緩,痛失三座關隘\"的朱批刺得他眼眶發疼。\"難道真要眼睜睜看著將士們因消息不通白白送命?\"他猛地推開窗,望著天際盤旋的雄鷹,突然靈光乍現。】
【次日早朝,奉天殿氣氛凝重如鉛。朱由檢手持破損的信鴿腳環,聲音低沉卻字字千鈞:\"諸位愛卿,如今邊境軍情瞬息萬變,傳統傳訊方式已不堪大用。工部可有破局之策?\"】
【內閣首輔洪承疇整了整蟒袍,跪奏道:\"陛下,臣已下令增設驛站,訓練更多信鴿,加強沿途護衛......\"】
【\"遠水救不了近火!\"朱由檢重重拍案,震得龍案上的玉鎮紙滑落,\"驛站能快過草原的鐵騎?信鴿能避開敵軍的箭矢?\"他目光如炬,轉向工部尚書宋應星,\"朕聽聞西洋有'浮空器'之說,能否以蒸汽為動力,制造出能飛越山川的'鐵鳶'?\"】
【宋應星捧著圖紙出列,額間沁出細汗:\"陛下圣見高遠。若能制成蒸汽飛行器,確可解決軍情傳遞難題。但此乃千古未有之事,需攻克蒸汽動力持續供應、飛行器平衡控制、高空安全降落等諸多難關。且目前尚無任何實物可供參考,每一步都需摸索。\"】
【\"沒有先例,就由朕來開天辟地!\"朱由檢扯開龍袍領口,\"即刻成立'翔天監',選址八達嶺山腳。所需銀錢從內帑調撥,工部、欽天監、神機營全力配合!若有延誤,軍法處置!\"】
【翔天監內,寒風卷著黃沙拍打著簡陋工棚。工匠們圍著蒸汽飛行器草圖爭論不休。老木匠周大柱蹲在地上,吧嗒著旱煙:\"鐵疙瘩能飛上天?這比癩蛤蟆想吃天鵝肉還荒唐!木頭扎的風箏都常栽跟頭,何況這鐵家伙?\"】
【年輕的火器匠吳三炮卻指著圖紙:\"師傅,您看這蒸汽螺旋槳,只要動力夠強,說不定真能把機身托起來!您做了一輩子榫卯,就不想試試把木頭送上天?\"】
【傳教士湯若望推了推眼鏡:\"飛行需同時解決升力、動力與穩定性。蒸汽裝置的重量會極大影響升力計算,且高空氣壓變化可能導致鍋爐故障。更棘手的是,如何讓這龐然大物在空中轉向、懸停、降落,都需要精密計算。\"】
【首次試飛在陰云密布的午后。簡易的鐵鳶顫巍巍立在土坡上,木質機翼綁著鐵皮包裹的蒸汽鍋爐。隨著一聲令下,鍋爐噴出濃煙,螺旋槳開始轉動。可剛離地三尺,機身突然劇烈搖晃,\"咔嚓\"一聲,機翼承受不住重量斷裂,鐵鳶重重摔在地上,火星四濺。】
【\"為何會失敗?\"朱由檢盯著滿地殘骸,聲音冰冷。】
【宋應星滿頭大汗,撿起斷裂的木梁:\"陛下,機翼材料強度不足,無法支撐蒸汽裝置重量。且螺旋槳轉速不均,導致機身失衡。我們低估了飛行所需的升力,需要重新設計結構。\"】
【\"十日之內必須改進!\"朱由檢轉身時,袍角掃落案上的銅質零件,\"朕要看到鐵鳶真正翱翔天際!\"】
【朝堂之上,彈劾聲浪此起彼伏。御史大夫鄭三俊上奏:\"陛下,翔天監耗費白銀二十萬兩,至今未有成效,分明是勞民傷財!\"吏科給事中更是言辭激烈:\"自古未有凡人能上天之舉,此乃違背天道,恐遭天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