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固執反對的王長順,如今成了固城監的技術顧問。他常常摸著撼山錘的夯錘,感慨萬千:“當年我以為這鐵疙瘩是禍害,現在才知道,它是城墻的守護神!我那孫子在書院學造機械,說以后要讓這錘子走遍大明每一座城池,還要造出比這更厲害的器械!”】
【站在煥然一新、固若金湯的京師城墻上,望著遠處作業的撼山錘,朱由檢摘下皇冠,任由微風吹拂。轟鳴的機械聲中,古老的城墻煥發新生。這場與城防危機的較量,不僅筑牢了帝國的屏障,更在傳統營造技藝中注入了革新的力量,讓大明的防御工事邁向新的紀元,也為古老的帝國點亮了科技革新的曙光。】
……
洪武位面
朱元璋蹲在應天城墻裂縫旁,用佩刀剜出一截腐爛的木樁,轉頭對徐達說:“當年修這城墻,老子恨不得自己搬磚。現在倒好,一場雨就成這模樣?”他將木樁狠狠摔在地上,“把俘虜的元朝工匠都押來,三日之內造不出能用的,全拉去填護城河!”
劉伯溫蹲下身查看地基,眉頭緊鎖:“陛下,《魯班經》有云‘筑基如筑命’。此器械雖強,需擇黃道吉日開工,再以朱砂畫鎮城符于錘身。”
徐達摩挲著腰間長刀,盯著設計圖冷笑:“等咱的撼山錘成了,不光修城墻,還能把元軍的老窩都砸平!”
常遇春拍著大腿大笑:“老朱,以后攻城就不用兄弟們扛著云梯送死了,直接拿這鐵疙瘩把城門砸個稀爛!”
永樂位面
朱棣將撼山錘圖紙壓在《營建紫禁城圖》上,目光如炬:“鄭和!你下西洋若見類似器械,不惜重金也要帶回來!朕要讓大明城墻比鐵壁還堅固!”
鄭和單膝跪地:“臣遵旨!此器械若成,寶船靠岸的碼頭也能加固,不懼風浪!”
解縉推了推眼鏡,興奮地記錄:“陛下,此等壯舉當載入《永樂大典》‘城防篇’,讓后世知曉我朝之威!”
姚廣孝輕撫佛珠,望著圖紙喃喃:“器械過剛易折,可在錘柄纏上經幡,借佛法化解戾氣。”
宣德位面
朱瞻基趴在撼山錘模型上,好奇地轉動齒輪:“楊愛卿,朕的蛐蛐罐要是用這鐵疙瘩夯土,肯定摔不碎!先給朕的斗蛐蛐場加固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