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民?”朱由檢猛地甩出大同城墻淪陷的戰報,戰報上血跡斑斑,“等敵軍破城,燒殺搶掠,那才是真正的勞民!固城監繼續,再有阻撓者,滿門抄斬!”他的怒吼震得大殿上的吊燈都微微搖晃,群臣紛紛俯首,不敢作聲。】
【研發陷入絕境,固城監內氣氛壓抑到了極點。陳鐵柱整日盯著鐵匠鋪的鐵錘發呆,直到有一天,他在觀看鐵匠打鐵時突發靈感。他頂著烈日,一路狂奔沖進監內,衣衫被汗水浸透,頭發也亂成一團:“陛下!我們可以加裝緩沖彈簧,就像鐵匠的鐵砧!既能分散力道,又能保護夯錘和地面!”】
【湯若望眼睛一亮,立刻鋪開羊皮紙,飛速計算起來:“若配合可調節的蒸汽閥門,根據土壤硬度自動調整擊打力度……但需要精密的聯動裝置,這對工匠的手藝要求極高。”】
【第二次試驗當天,數千百姓冒雨圍觀,其中不乏從外地趕來的好奇者。改進后的撼山錘緩緩啟動,“轟隆轟隆”的聲音響徹云霄。夯錘有節奏地落下,地面不再崩裂,反而被夯實得平整如砥。人群中爆發出陣陣歡呼:“成功了!真的成功了!”然而,好景不長,幾分鐘后,傳動皮帶突然斷裂,機器發出刺耳的金屬摩擦聲,陷入癱瘓。】
【消息傳回朝堂,守舊派群情激奮。禮部尚書李騰芳涕淚橫流,以頭搶地:“《考工記》有云‘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如今用機械破壞地氣,必遭天譴!陛下若再執迷不悟,大明危矣!”】
【兵部尚書皺著眉頭,憂慮道:“即便成功,一臺撼山錘需百人操作,戰時如何快速部署?且其龐大笨重,難以在復雜地形移動,恐難派上用場。”】
【朱由檢盯著城防圖,沉思良久,突然下令:“廣開言路,征召民間能工巧匠!不論出身貴賤,只要能提出改良之策,一律重賞!”】
【告示一經貼出,應者云集。一位來自徽州的老木匠被請到固城監,他盯著撼山錘,沉思許久后緩緩說道:“把夯錘改成可拆卸的,遇到緊急情況,拆開了人能扛著走。再加上滑輪組,能省不少力氣。”工匠們根據他的建議,設計出模塊化結構,配合滑輪組,將操作人數減少到二十人,且能在山地等復雜地形快速組裝。】
【當真正的撼山錘在第三次試驗中,僅用半日就完成了往日百人三日的筑基量時,現場沸騰了。通州百姓自發送來錦旗,上面繡著“神錘固城”四個大字。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激動地拉著陳鐵柱的手:“好后生!有了這寶貝,我們再也不用擔心城墻塌了!”】
【早朝時,城防總督捧著數據報表,激動得聲音都在發抖:“陛下!撼山錘使城墻筑基效率提升十倍,地基穩固程度遠超從前!大同城墻加固后,敵軍投石機連砸三日,城墻卻紋絲不動!將士們士氣大振!”】
【戶部尚書也急忙出列,滿臉喜色:“陛下,從長遠來看,使用撼山錘可節省人力成本七成,且減少石材損耗。不僅如此,因城墻穩固,邊疆百姓得以安心耕種,賦稅也有望增加!”】
【然而,仍有守舊派官員不死心,試圖勸阻:“此等奇技淫巧破壞風水,違背祖制,他日必生禍端!還請陛下三思啊!”】
【朱由檢擲出敵軍攻城的慘狀圖,圖中百姓流離失所,孩童啼哭不止,他怒喝道:“城墻倒塌,百姓遭殃,這就是你們想要的風水?即日起,撼山錘優先加固九邊重鎮,各地設立機械城防營,命工部編寫操作手冊,在全國推廣!”】
【民間對撼山錘的態度從抵觸逐漸轉為狂熱。起初,石匠行會聯名抗議,認為機械搶了他們的飯碗,甚至有人趁夜破壞試驗器械。但當撼山錘在搶修黃河決堤的河堤時大顯神威,不僅保住了萬畝良田,更救下數千百姓性命后,石匠們的態度發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他們主動要求學習操作技術,還自發組織起來研究如何進一步改良器械。有的石匠改良出適用于山地的輕便型打樁機,有的則嘗試將撼山錘與水車結合,發明出自動運石裝置。】
【隨著撼山錘的推廣,一系列連鎖變革隨之而來。鋼鐵廠為了生產出更耐沖擊的鋼材,不斷改進冶煉工藝;滑輪作坊訂單激增,帶動了木材加工和繩索制造等行業的發展;各地書院紛紛開設“營造機械”課程,培養了大批專業人才。更意外的是,工匠們受撼山錘啟發,制造出蒸汽碎石機、自動砌墻機等一系列新型器械,建筑業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