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富商舉辦“炊具博覽會”,展出用食通天灶做出的百道宴席。蘇州繡娘以炊具為靈感,繡出《食通天灶圖》,細膩的針法將炊具的精巧展現得淋漓盡致;杭州詩人賦詩贊曰:“一灶能烹天下味,從此人間煙火新。”】
【最熱鬧的當屬全國美食大賽。劉三娘用食通天灶做出“龍鳳呈祥宴”,蒸的是孔雀開屏魚,栩栩如生;烤的是鳳凰涅盤雞,香氣四溢,一舉奪魁。西域大廚烤出會拉絲的奶皮馕,綿軟香甜;就連御廚們也放下身段,用神器做出創新版“滿漢全席”,讓評委們贊不絕口。】
【曾經堅決反對的王侍郎,偷偷讓管家買了一臺食通天灶。某日在后院設宴,他指著烤得金黃酥脆的烤鴨,得意地對同僚說:“此乃順應民心之舉,你看百姓如今吃得開心,生活富足,這不正是社稷之福嗎?老夫之前糊涂,差點誤了大事啊!”】
【朱由檢站在皇宮城樓,望著京城街巷間升騰的裊裊炊煙,聞著隨風飄來的烤餅香氣,嘴角不自覺上揚。這場充滿煙火氣的革新,不僅讓大明的餐桌豐富多彩,更讓百姓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而他推行的這一舉措,也在百姓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成為街頭巷尾傳頌的佳話。】
……
洪武位面
朱元璋蹲在鳳陽老家的土灶前,用燒火棍捅了捅冒煙的柴火,轉頭對徐達說:“當年討飯時,要是有這能烤能蒸的鐵疙瘩,老子能多搶三個窩窩頭!把淮西老兄弟的鐵匠鋪都拆了,給咱造十口大鍋!”
劉伯溫抓了把灶灰在掌心搓開,皺眉道:“陛下,《齊民要術》有云‘灶神司火,宜順不宜逆’。此器雖利,需在爐身刻上二十八宿圖,再用五谷祭祀,方能保炊煙不絕。”
徐達摩挲著腰間佩刀,盯著翻滾的菜鍋:“等咱的‘食通天灶’成了,每個衛所配十口!士兵們頓頓能吃上熱乎飯,看哪個元軍敢來搶糧!”
常遇春往鍋里扔了半只燒雞,大笑道:“老朱,以后咱打仗不用埋鍋造飯,直接背著鐵灶沖!餓了就烤只羊,饞死那些韃子!”
永樂位面
朱棣將食通天灶圖紙拍在《鄭和航海圖》上,眼中迸發精光:“鄭和!你下次下西洋,每艘寶船都裝十口!讓番邦看看,我大明的炊具能煮四海之鮮!”
鄭和展開航海日志,鄭重記下:“臣遵旨!若將此灶改良為船用,遇風浪也能烹飪熱食,將士們必能戰力倍增!”
解縉推了推眼鏡,興奮地研磨:“陛下此舉當入《永樂大典》‘庖廚篇’!‘鐵爐吞吐千般味,蒸汽蒸騰萬國香’,妙哉!”
姚廣孝輕撫佛珠,望著圖紙搖頭:“炊具過巧,恐奪造化。需在爐底藏《金剛經》經卷,借佛法調和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