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炊具革新迅速席卷全國。】
【“客官,試試我們的‘鴛鴦火鍋’!”成都的火鍋店老板吆喝著,“雙眼灶上放特制鐵鍋,一邊麻辣,一邊清湯!”】
【揚州的鹽商府中,大廚用帶刻度的量勺精準調味:“自從有了這銅量器,做菜再也不會咸淡不均!”】
【更有人發明出“自動烙餅機”——轉動手柄,面餅自動翻面,引得街頭的燒餅鋪子擠滿顧客。】
【然而,革新也引發了爭議。】
【“陛下,銅器屬金,金氣入膳,恐傷龍體!”禮部尚書跪在地上痛哭流涕。】
【朱由檢夾起一筷子用銅鍋炒的菜,笑道:“比起美味,這些無稽之談不值一提。倒是民間有人用劣質夾砂鍋煮飯,吃壞了肚子……”他神色一凜,“傳令下去,成立‘炊具監’,所有炊具必須驗明材質方可售賣!”】
【在這場炊具革命中,意外的創新不斷涌現。】
【“師傅,能不能做個能保溫的飯盒?”趕考的書生問。】
【王三娘將雙層陶盒中間填充棉絮,做成“暖食匣”:“飯菜放進去,半日不涼!”】
【“我想要個能蒸飯的鍋!”農婦張大娘說。】
【李鐵錘打造出“雙層蒸鍋”,下層煮水,上層蒸飯蒸菜,一次搞定全家口糧。】
【炊具革新的浪潮席卷全國,一場關于“吃”的連鎖反應正在悄然發酵。】
【應天府的夫子廟前,新搭起的“百味炊具擂臺”圍滿了人。老廚娘孫氏將面團塞進新發明的“螺旋壓面器”,轉動木柄,粗細均勻的面條如銀線般傾瀉而下,引得圍觀百姓拍手叫絕:“這可比手搟快十倍!”一旁的年輕廚師不甘示弱,舉起“自動舂米機”喊道:“糙米放進去,轉眼就能磨成精白米!”】
【與此同時,御膳房內也掀起了“新菜研發潮”。】
【“用這帶紋路的銅鍋煎魚,果然不粘鍋!”御廚劉三喜小心翼翼地翻面,金黃的魚皮完好無損,“但陛下口味刁鉆,光有好炊具還不夠……”】
【小宮女怯生生遞上一包粉末:“劉師傅,坊間賣的‘百味鮮’,說是用海帶、蝦皮磨成的,做菜提鮮特別靈!”】
【劉三喜眼睛一亮,將粉末撒進魚湯。瞬間,鮮香之氣彌漫整個廚房。正巧朱由檢前來查看,嘗了一口后拍案:“好!傳旨:讓百姓把新奇調料配方都獻上來,擇優者賞!”】
【詔令一出,各地紛紛響應。】
【山西商人送來用陶罐腌制的“老陳醋”,得意地介紹:“此醋用雙層陶缸發酵,酸味醇厚!”四川的山民捧出壇壇“豆瓣醬”,紅亮的色澤讓人流口水:“用新蒸鍋發酵,半月即成!”更有甚者,將水果熬成果醬,配上改良后的“銅制裱花嘴”,在糕點上擠出精致花樣。】
【但革新并非一帆風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