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朱由檢微服私訪,見街邊百姓捧著陶罐直接飲用渾濁的井水,不少人上吐下瀉。回宮后,他將一杯帶著泥沙的井水重重摔在龍案上:“民以食為天,食以水為先!如此臟水,如何入口?工部、太醫院,三日內必須拿出凈水之法!”】
【早朝時,朝堂爭論不休。】
【工部侍郎捧著《水經注》奏道:“陛下,古有‘沉礬凈水’之法,以明礬沉淀雜質,但......”他瞥了眼太醫院眾人,“礬性寒涼,多飲恐傷脾胃。”】
【太醫院院正捻著胡須反駁:“煮沸之水亦可殺菌,只是耗時耗柴,百姓難以負擔。”】
【“夠了!”朱由檢拍案而起,“成立‘清泉署’,召集陶匠、藥師、西洋傳教士,朕要讓每一口井水都清澈甘甜!”】
【清泉署設在永定河畔,工坊內擺滿陶缸、竹簍。老陶匠周大錘敲著粗陶甕怒吼:“凈水就得用大缸!層層過濾,祖宗傳了幾百年的法子,改不得!”】
【西洋傳教士利類思展開銅制蒸餾器圖紙:“在歐洲,我們用蒸餾法獲取純凈水,一滴雜質都沒有。”】
【年輕藥師蘇月白盯著《本草綱目》喃喃自語:“書中記載,木炭可吸附異味,或許能用來凈水......”】
【首次試驗在暴雨后。利類思的蒸餾器耗時太長,普通百姓等不及;周大錘的陶缸過濾后,水仍帶著土腥味;蘇月白的木炭凈水法倒是快,但水中殘留炭渣。】
【周大錘叉腰大笑:“我說什么來著?老法子最靠譜!”】
【“再試!”渾身濕透的朱由檢突然現身,“蒸餾器改良簡化,陶缸加多層濾網,木炭......磨成更細的粉末!”】
【轉機來自賣茶的老漢。“我煮茶時,用紗網濾茶葉。”老漢撓著頭說,“這法子能不能用來濾水?”】
【蘇月白眼睛一亮:“有了!用蠶絲織成細密濾網,先濾去大顆粒雜質!”】
【利類思則將蒸餾器改成“雙層銅鍋”:“下層燒水,蒸汽在上層冷凝,省時又省柴。”】
【改良后的“五層凈水陶塔”驚艷亮相。最上層倒入渾水,依次經過蠶絲濾網、木炭層、細沙層、鵝卵石層,最后流出的水清澈見底。】
【“真的變清了!”圍觀百姓驚呼,“這水喝著,都帶著甜味!”】
【但新問題接踵而至。】
【“這陶塔雖好,可太貴了!”賣菜的張大娘直搖頭,“我們窮人哪買得起?”】
【綢緞莊老板娘卻抱怨:“凈水是干凈,可儲存久了還是會變味,怎么辦?”】
【匠人們再次各顯神通。周大錘用黏土燒制出簡易單層濾水罐,售價十文錢;蘇月白在水中加入薄荷葉、紫蘇葉,既保鮮又提味;利類思設計出“密封儲水桶”,黃銅蓋子上有透氣小孔,能防蚊蟲又保持通風。】
【這場飲水革新迅速傳遍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