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官,試試我們的‘清泉茶’!”杭州茶館里,小二吆喝著,“用五層凈水陶塔煮的水,泡出來的茶更香!”】
【北方邊塞,士兵們用上了“行軍濾水囊”,羊皮囊中裝滿木炭和濾網,渾濁的河水擠一擠就能喝。】
【更令人意外的是,飲水革新催生了新職業。】
【“修濾水罐嘞!更換濾網,清洗炭層!”】
【“客官稍等!”年輕師傅背著工具箱,“您這陶塔該換細沙層了,不然影響凈水效果!”】
【然而,爭議也隨之而來。】
【“陛下,用洋人法子凈水,有違祖宗之道!”御史大夫跪在地上痛哭流涕。】
【朱由檢端起一杯凈水,笑道:“比起祖宗之道,朕更在意百姓能否喝上干凈水。傳令下去,在各地設立‘清泉驛站’,免費教百姓凈水之法!”】
【當秋風吹起時,大明的家家戶戶都用上了凈水器具。街頭巷尾,再也看不到捧著渾水直接飲用的百姓。朱由檢站在宮墻之上,望著遠處百姓排隊接凈水的場景,欣慰地說:“這一杯清水,終是送到了百姓手中。”】
【清泉驛站的開設讓凈水知識迅速普及,但新的難題也接踵而至。】
【“大人!”保定府衙役匆匆來報,“自從百姓用濾網凈水,河道里的泥沙堆積,汛期恐有決堤之險!”】
【工坊內,匠人們圍著沙盤爭論不休。老陶匠周大錘急得直跺腳:“濾網攔住的泥沙越來越多,總不能讓百姓不用凈水吧?”】
【西洋傳教士利類思卻轉動地球儀,指著上面的河道標記:“在威尼斯,我們用木樁和石籠加固河岸。或許可以在河道淺灘處,設置‘泥沙攔截樁’?”】
【年輕藥師蘇月白盯著濾出的泥沙,突然眼前一亮:“這些泥沙里混著木炭和石子,曬干后能用來燒制透水磚!既解決堆積問題,還能循環利用。”】
【改良后的“生態凈水系統”應運而生。河道每隔百丈立起鏤空石籠樁,攔截泥沙的同時不影響水流;百姓家中濾出的廢料被收集起來,制成透水磚用于鋪設街道。暴雨時節,雨水透過磚塊滲入地下,街道再也不會積水成河。】
【然而,凈水革新觸動了舊有利益。】
【“這凈水陶塔搶了我們賣水人的生意!”京城水販們舉著扁擔堵在清泉署門口,“以前一桶井水能賣三文錢,現在百姓自己就能凈水!”】
【蘇月白搬出剛研制的“移動凈水車”,銅制龍頭嘩嘩流出清水:“你們可以改裝水車,用更潔凈的河水沿街售賣,再搭配凈水知識講解,保準生意興隆!”】
【在爭議聲中,民間智慧不斷迸發。】
【“掌柜的,能不能做個能掛在井邊的濾水器?”打水的農婦問道。】
【鐵匠立刻打造出“井壁掛式濾水筒”,竹筒內分層填充濾網和木炭,繩子一拉就能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