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甚者,將凈水原理運用到釀酒行業。酒坊老板改良蒸餾器,釀出的米酒清澈透亮,口感醇厚,銷量大增。】
【朝堂之上,關于革新的爭論仍在繼續。】
【“陛下!透水磚雖好,但造價昂貴,鄉間難以推行!”工部官員上奏道。】
【戶部尚書卻喜滋滋地呈上賬本:“大人此言差矣!透水磚帶動黏土、木炭等行業,稅收增長兩成,還解決了水販的生計問題!”】
【朱由檢把玩著微型濾水器,笑道:“只要是利民之事,便值得一試。傳令下去,研發更簡易的鄉村凈水方案。”】
【半年后,“竹筒凈水法”在偏遠山村推廣開來。只需將竹筒斜剖,依次填入紗布、木炭、細沙,架在水缸上就能過濾雨水。】
【“以前下雨接的水,喝了總拉肚子。”山民李大叔捧著陶罐,笑得合不攏嘴,“現在過濾后,連井水都沒這么甜!”】
【隨著“竹筒凈水法”在山村扎根,清泉署的匠人們并未停下腳步。一日,云南商隊帶來消息:“深山里的瘴氣水,連濾水筒都治不了!”工坊內再度陷入焦灼。】
【老陶匠周大錘盯著泛著青綠的水樣直皺眉:“這水里的毒,怕是木炭都吸不住!”】
【西洋傳教士利類思突然想起家鄉的草藥蒸餾術:“或許可以將凈水與熬藥結合,用高溫蒸煮殺滅瘴氣?”】
【蘇月白翻閱醫典,目光停在“雄黃驅毒”的記載上:“在濾水層加少量雄黃粉,既能殺菌又能去瘴!”】
【經過七次試驗,“瘴水克星”——雙層陶制蒸餾濾水器誕生。下層燒水產生蒸汽,中層濾水層吸附雜質,上層冷凝的水滴清澈無毒。當第一臺設備運到云南邊境,老族長顫抖著雙手捧起凈水:“活了大半輩子,終于能喝上安心水!”】
【這場凈水革命徹底改變了民生細節。】
【應天府的澡堂推出“清泉浴”,用蒸餾過的凈水泡澡,浴客們嘖嘖稱奇:“皮膚都比往常滑嫩!”】
【私塾先生將濾水器搬進學堂:“每日凈水,學子們再也不會因飲水生病耽誤課業。”】
【更有巧匠發明“凈水香囊”,將曬干的木炭與艾草縫入布袋,掛在水井邊既能凈水又能驅蚊,成了百姓家中的必備之物。】
【然而,繁榮背后暗潮涌動。】
【“凈水陶塔被仿冒了!”周大錘舉著粗制濫造的陶缸沖進清泉署,“這些黑心工坊用劣質陶土,濾網薄得像紙!”】
【朱由檢當即下旨設立“水器監局”,規定所有凈水器具必須刻上官方銘文,違規者罰沒家產。民間隨即興起“凈水師”新職業,持證匠人走街串巷,查驗器具、傳授保養之法。】
【革新的浪潮甚至影響到了外交。】
【當暹羅使團看到大明百姓家中的凈水設備,使臣驚嘆不已:“貴國竟能將濁水化為甘露,此技愿以十斛香料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