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坊內,眾人再次絞盡腦汁。】
【李開山一拍大腿:“用沙土直接制磚!摻上黏土和鹽堿,燒出來比石頭還硬!”】
【沈青禾則想到新法子:“推廣‘以麥秸代蘆葦’,麥收后的秸稈正好利用。”】
【這場治沙之戰漸漸改變了邊境。】
【“客官,嘗嘗我們的‘沙棗糕’!”路邊小店老板娘吆喝,“沙棗是治沙林結的果,甜著呢!”】
【更有人發明“風力固沙機”——巨大的木輪裹著草簾,隨著風自動鋪設草方格;“太陽能滴灌器”利用日光蒸餾水汽,為樹苗補水。】
【然而,爭議從未停止。】
【“治沙占用良田,百姓吃什么?”朝中大臣彈劾道。】
【沈青禾卻呈上賬本:“陛下,改良后的沙地已能種植耐旱作物,糧食產量雖少,但養活邊境軍民足矣。”】
【當又一年驚蟄來臨,朱由檢登上城樓。遠處,層層疊疊的草方格在陽光下泛著金黃,新綠的胡楊林如屏障般挺立。風沙依舊呼嘯,但再難撼動這片新生的綠洲。】
【“沈卿,你說這沙海,真能變成良田嗎?”朱由檢輕聲問。】
【沈青禾望著治沙隊新豎起的“清塵碑”,碑上刻著百姓捐贈的麥秸、陶片:“陛下,只要人心固,沙海亦可成桑田。”】
【治沙初見成效的喜悅尚未散去,一場突如其來的危機席卷河套。】
【“沈大人!快救救我們的樹!”牧民巴圖策馬沖進治沙營地,臉上滿是驚恐,“胡楊葉子全黃了,根部長滿白色的蟲子!”沈青禾蹲下身,扒開沙土,只見密密麻麻的甲蟲正啃食樹根。】
【老石匠李開山抄起鐵鍬:“灑石灰!燒死這些孽障!”】
【西洋傳教士湯若望卻攔住他:“石灰會破壞土壤。在歐洲,我們用瓢蟲克制蚜蟲,或許能找到以蟲治蟲的法子?”】
【沈青禾盯著蟲群突然想起:“我在古籍見過‘雞矢藤驅蟲’的記載,若將其汁液噴灑......”】
【試驗場里,眾人屏息觀察。】
【噴灑雞矢藤汁液的胡楊旁,甲蟲紛紛蜷縮抽搐;而引入的“食蟲蜥蜴”在沙地上靈活穿梭,將漏網之蟲一掃而空。但新問題隨之而來——蜥蜴繁殖過快,開始捕食牧民的羊羔。】
【“這蜥蜴比蟲子還禍害!”巴圖舉著獵弓怒吼,“不如全殺了!”】
【沈青禾急忙勸阻:“且慢!我們挖溝渠限制蜥蜴活動范圍,再用牛羊內臟誘捕多余蜥蜴。”】
【與此同時,京城傳來壞消息。】
【“沈大人,朝中有人彈劾治沙耗費錢糧無數!”信使遞上密信,“說您在邊境搞‘妖術治蟲’,違背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