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二十三年上元節,京城勾欄瓦肆人聲鼎沸。說書人驚堂木一拍:“且說那梁山好漢……”話音未落,臺下卻傳來孩童的哄笑。“先生,這故事聽膩啦!”肉鋪家的虎娃扯著嗓子喊,“能不能來點新鮮的?”消息傳到皇宮,朱由檢把玩著陳舊的投壺器具,突然下令:“禮部、翰林院,半月內必須想出新奇有趣的玩意兒!”】
【朝堂上,大臣們面面相覷。】
【禮部侍郎捧著《周禮》顫聲道:“陛下,游戲乃小道,古有‘六藝’為正統,豈可……”】
【翰林院編修陳子墨卻目光灼灼:“臣以為,若將學識、謀略融入游戲,既能娛樂又可教化!”】
【老臣冷笑:“紙上談兵罷了!真正的游戲當如蹴鞠、馬球,強身健體!”】
【游戲局成立當日,工坊內吵得不可開交。】
【老木匠周阿爹敲著魯班尺:“我做了一輩子九連環,新花樣哪有那么好創?”】
【西洋傳教士利瑪竇展開羊皮卷:“在意大利,我們玩‘塔羅牌’,通過圖案占卜命運。”】
【陳子墨抓起棋子:“周師傅,能否將棋盤做成可折疊的?利瑪竇先生,這紙牌或許能改成益智玩法!”】
【首次嘗試在暴雨夜誕生。】
【“這‘百曉生問答牌’根本玩不轉!”酒館老板拍著桌子,“問題不是太難就是太簡單,客人都走光了!”】
【“再試!”陳子墨渾身濕透地沖進工坊,“按難易分‘秀才’‘舉人’‘進士’三級,答對贏銅錢!周師傅,牌面用燙金工藝!”】
【轉機來自街頭雜耍藝人的靈感。】
【“陳大人,您看我這‘九節鞭’!”賣藝的劉三甩動鎖鏈,“要是把繩子換成鐵環,套在木樁上玩……”】
【“妙!”陳子墨眼睛發亮,“就叫‘連環套寶’!套中不同區域對應不同獎品!”】
【改良后的游戲一經推出,瞬間引爆京城。】
【“客官,試試新出的‘商海博弈棋’!”茶樓小二吆喝,“用算盤記賬,買賣貨物,先賺百兩銀子者勝!”】
【閨閣中,小姐們癡迷“詩詞飛花令牌”,抽到“月”字,須立即吟誦帶“月”的詩句;更有匠人發明“機關燈謎箱”,轉動齒輪才能看到謎底。】
【但爭議隨之而來。】
【“這些游戲教人投機取巧!”夫子舉著戒尺怒斥,“學子們沉迷‘科舉模擬牌’,連八股文都不會寫了!”】
【賭場老板卻暗中效仿:“把‘骰子’換成機關盒,猜中數字才能開盒,賭注翻倍!”】
【工坊內,眾人再度交鋒。】
【利瑪竇皺眉:“游戲應遠離賭博,不如設計‘環球探險棋’,了解各國風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