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州織造府內,一位貴婦摔碎了剛到手的琉璃安兒瓶,厲聲質問前來送貨的小廝:“這琉璃瓶身如此光滑,我家奶娘三番五次失手,若是傷到小少爺該當何罪?還有這彩繪,輕輕一刮就掉,分明是偷工減料!”小廝滿頭大汗,連連磕頭:“夫人息怒,小的這就上報!”】
【消息傳回紫禁城,朱由檢看著案頭碎裂的琉璃瓶殘片,面色凝重。工部侍郎戰戰兢兢道:“陛下,琉璃質地本就易滑,彩繪礦物顏料附著力不足,實在……”】
【“不足就要想辦法!”朱由檢打斷他的話,“傳旨:召集琉璃匠人、漆藝師傅入宮,三日內必須拿出改良方案。再派人去江南,重賞能提出實用建議的百姓。”】
【三日后,養心殿內匯聚了各路能工巧匠。】
【一位白發琉璃匠捧著新制的瓶子上前:“陛下,小人在琉璃中混入粗砂,燒制后瓶身便有了磨砂質感,不易脫手。”漆藝師傅則展示著新的彩繪工藝:“用生漆打底,再繪礦物顏料,最后罩上透明漆,圖案經久不掉。”】
【朱由檢仔細撫摸著磨砂瓶身,又用指甲輕刮彩繪處,點頭道:“甚好。但這透明漆氣味刺鼻,嬰孩聞多了恐傷身體,繼續改良。蘇青女醫正何在?”】
【蘇青從人群中走出:“陛下,可用天然蜂蠟替代部分漆料,既能固色,又有淡淡清香。”】
【“就按此方案推行。”朱由檢掃視眾人,“記住,每一個細節都關乎孩童安危,容不得半點疏忽。”】
【與此同時,北方邊境傳來異樣消息。】
【“陛下,瓦剌人用馬匹、皮毛換安兒瓶,還特意索要說明書。”錦衣衛指揮使遞上密報,“更奇怪的是,他們開始模仿制作,卻總不得要領。”】
【朱由檢輕笑一聲:“傳朕口諭:派工部技師去瓦剌傳授基礎工藝,但核心配方與關鍵技術,一概不許外傳。再備上百套安兒瓶,朕要作為國禮,送給周邊邦國。”】
【數月后,一場突發危機考驗著這場革新。】
【應天府爆發痢疾,不少使用安兒瓶的嬰孩染病。謠言四起,有人說是安兒瓶不潔所致,甚至有人當街焚燒奶瓶。】
【朱由檢連夜召見蘇青與太醫院眾人:“必須立刻查明病因!”蘇青帶著醫官走訪病患家庭,發現一個共同點——“陛下,這些家庭都習慣用井水直接沖洗奶瓶,未做徹底蒸煮消毒。”】
【朱由檢當即下令:“制作通俗易懂的《育嬰消毒圖冊》,圖文并茂教百姓如何正確清潔安兒瓶。各地官府開設‘育嬰講堂’,讓穩婆、乳母傳授經驗。再從國庫撥銀,給每個州縣添置公共蒸煮消毒器具。”】
【在這場風波中,一位普通農婦改變了安兒瓶的命運。】
【山東農婦張氏托人給皇宮送來封信和一個布包。朱由檢展開信,只見上面歪歪扭扭寫著:“陛下,俺給娃喂奶時,安兒瓶總滾到地上。俺用舊棉衣縫了個套子,再也不怕摔了。”布包里,一個繡著小花的棉布套,將奶瓶裹得嚴嚴實實。】
【“立即傳張氏入宮!”朱由檢眼中閃爍著驚喜。】
【張氏局促地站在金鑾殿上,結結巴巴道:“陛下,俺沒啥本事,就是想著能幫點忙……”】
【“你這法子妙極了!”朱由檢笑道,“傳旨:封張氏為‘育嬰女官’,專司安兒瓶周邊改良。再號召天下百姓發揮才智,若有實用創新,重重有賞!”】
【自此,安兒瓶的改良進入新階段。】
【有人發明了帶刻度的奶瓶,方便掌握喂食量;有人設計出可拆分的奶嘴,更換更便捷;還有人用竹子和藤條編織出便攜的奶瓶籃。朱由檢親自查看每一項創新,擇優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