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應道:“好的,孫將軍。我們爭取早日研制成功。”】
【而楊嗣昌則忙著在各地學府推行新學課程的事宜。他召集各地學府的負責人,在京城舉行了一場會議。】
【楊嗣昌站在臺上,目光掃視眾人,說道:“如今大明革新,需要大量新式人才。在學府增設新學課程,是為了讓學子們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你們回去后,要盡快落實此事,有什么問題及時向我匯報。”】
【一位學府負責人起身問道:“楊大人,新學課程的教材該如何解決?”】
【楊嗣昌說道:“朝廷會組織編寫統一的教材,不日便會下發。你們先安排師資,做好準備工作。”】
【眾人紛紛稱是。】
【洪承疇則在忙著調配糧草和建立邊境糧草儲備點的事。他與戶部官員仔細核算著糧草的數量和運輸成本。】
【洪承疇看著賬本,對戶部侍郎王強說道:“王侍郎,糧草供應關系到邊境安危,絲毫馬虎不得。我們要確保每一批糧草都能安全、及時地送到邊境。”】
【王強點頭:“洪大人放心,我們會與各地官府和運輸隊伍密切配合,保證糧草供應順暢。”】
【洪承疇又說道:“邊境糧草儲備點的選址也很關鍵,既要考慮安全,又要便于運輸和取用。你安排人手,盡快確定合適的地點。”】
【王強應道:“是,洪大人。”】
【時間一天天過去,趙立和錢明在巡視途中不斷將各地情況奏報給朱由檢。】
【趙立在奏報中寫道:“陛下,南方多地新政推行順利,百姓對安兒瓶等革新產物接受度較高。但部分偏遠地區,因交通不便,物資供應不及時,影響了革新產業的發展。”】
【錢明的奏報則提到:“陛下,北方一些地方官員對新政理解不足,執行時存在偏差,導致百姓誤解,建議加強對地方官員的培訓。”】
【朱由檢看著奏報,眉頭緊鎖。他立刻召集洪承疇、楊嗣昌、孫傳庭等人商議對策。】
【朱由檢將奏報遞給他們,說道:“諸位愛卿看看,這是趙立和錢明的奏報。南方交通問題、北方官員培訓問題,該如何解決?”】
【楊嗣昌看完奏報,說道:“陛下,南方交通不便之處,可組織當地百姓修建道路,朝廷給予一定的補貼。至于北方官員培訓,臣會安排專人對他們進行新政知識的培訓,確保他們準確執行政策。”】
【洪承疇說道:“陛下,修路所需的物資和人力,臣會與各地協調安排。”】
【孫傳庭也說道:“陛下,若修路過程中有需要軍隊協助的地方,臣會安排士兵前去幫忙。”】
【朱由檢點頭:“好,就這么辦。一定要盡快解決這些問題,讓新政在各地順利推行。”】
【幾日后,孫傳庭興奮地進宮向朱由檢匯報:“陛下,連發弩的研制取得了重大進展!經過工部工匠的努力,已經制作出了樣品,經過測試,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