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大喜:“真乃喜訊!孫愛卿,讓工部盡快批量生產,裝備邊境軍隊。”】
【孫傳庭領命:“是,陛下。”】
【與此同時,楊嗣昌也進宮奏報:“陛下,各地學府新學課程的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朝廷編寫的教材也已陸續下發。不日,新學課程便可正式開課。”】
【朱由檢欣慰地說:“楊愛卿辦事得力,朕心甚慰。希望新學課程能培養出更多優秀人才,為大明革新助力。”】
【洪承疇也進宮匯報:“陛下,邊境糧草儲備點的選址已經確定,糧草調配工作也進展順利。”】
【朱由檢滿意地說:“洪愛卿辛苦了。有了充足的糧草儲備,邊境防御便更有保障。”】
【隨著各項事務的推進,大明在革新的道路上穩步前行。朱由檢與洪承疇、楊嗣昌、孫傳庭等大臣們,依舊每日為了大明的興盛而忙碌著。他們深知,前方或許還會有各種困難和挑戰,但他們懷揣著對大明未來的期望,堅定地走在革新之路上,一心只為讓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讓大明江山更加穩固繁榮。】
【一日,朱由檢在御花園散步,正巧遇到洪承疇。洪承疇行禮后,朱由檢笑著說道:“洪愛卿,難得今日有空,陪朕走走。”】
【洪承疇陪著朱由檢漫步在花園小徑上。朱由檢看著盛開的花朵,感慨道:“洪愛卿,如今大明在革新的推動下,各方面都有了起色,但仍不可懈怠啊。”】
【洪承疇說道:“陛下圣明。革新之路漫長,需持之以恒。如今還有許多潛在的問題等待我們去發現和解決。”】
【朱由檢點頭:“嗯,朕最近在思考,隨著革新的深入,朝廷的機構設置是否也需要做出一些調整,以更好地適應新的發展形勢。”】
【洪承疇思索片刻:“陛下,這確實是個值得考慮的問題。比如隨著新產業的興起,或許可以設立專門的機構來管理和扶持。”】
【朱由檢眼睛一亮:“洪愛卿所言極是。此事你與楊嗣昌、孫傳庭再仔細商討一下,拿出個具體方案來。”】
【洪承疇應道:“臣遵旨。”】
【二人又聊了一些關于民生和軍事方面的話題,才各自散去。】
【又過了幾日,洪承疇、楊嗣昌、孫傳庭一同進宮,向朱由檢呈上關于朝廷機構調整的方案。】
【洪承疇說道:“陛下,我們商議后認為,可以設立‘革新產業司’,專門負責管理和扶持新興產業;同時,加強‘監察巡檢司’的權力,讓其能更有效地監督各地新政執行和官員履職情況。”】
【楊嗣昌接著說道:“陛下,為了更好地協調各地事務,還可在地方增設‘新政協調使’一職,負責上傳下達,確保朝廷政策能準確落實。”】
【孫傳庭也說道:“陛下,在軍事方面,可設立‘兵器研發局’,專門負責兵器的研發和改進,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戰爭形勢。”】
【朱由檢仔細看著方案,不時點頭。看完后,他說道:“諸位愛卿的方案很有建設性。就按此方案施行,盡快組建相關機構,選拔合適的人員任職。”】
【三人領命:“臣等遵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