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聽后,對身邊的官員說:“要改善工人們的居住條件,合理安排工作時間,不能讓他們太過勞累。”】
【官員連忙點頭稱是。】
【在礦山,朱由檢與礦工們交談,得知礦山開采技術較為落后,安全事故時有發生。他當即指示要從大明引進先進的開采技術和設備,保障礦工的生命安全。】
【離開礦山后,洪承疇說道:“陛下,殖民地的發展,技術和人才是關鍵。只有不斷提升技術水平,培養當地人才,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楊嗣昌也說道:“陛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要注重文化交流與融合,讓大明文化在這里生根發芽,增強當地百姓對大明的認同感。”】
【孫傳庭則說:“陛下,加強軍事防御,確保殖民地的安全穩定,是一切發展的基礎。臣建議定期進行軍事演練,提高軍隊的戰斗力。”】
【朱由檢認真聽取了三人的建議,說道:“諸位愛卿說得都很對。此次南洋之行,讓朕對殖民地的發展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回去后,我們要制定詳細的發展規劃,全面推動殖民地的繁榮。”】
【隨著考察的深入,朱由檢越發認識到東南亞殖民地對于大明的重要性,也更加堅定了他全力支持殖民地發展的決心。在結束考察準備返程時,朱由檢站在港口,望著這片充滿潛力的土地,對洪承疇、楊嗣昌和孫傳庭說道:“諸位愛卿,南洋殖民地乃大明海外之基石,我們定要用心經營,讓其成為大明繁榮昌盛的有力支撐。”】
【三人齊聲應道:“陛下放心,臣等定當竭盡全力!”】
【在歸航的途中,海風輕輕拂過臉頰,朱由檢與洪承疇、楊嗣昌、孫傳庭圍坐在一起,繼續探討著殖民地的發展大計。】
【朱由檢看著手中繪制的殖民地草圖,說道:“諸位愛卿,此次南洋之行收獲頗豐,但要落實各項發展舉措,還需細細謀劃。洪愛卿,技術人才選派一事,你覺得從哪些地方著手為宜?”】
【洪承疇沉思片刻,答道:“陛下,可先從江南、廣東等地挑選工匠,這些地方工業發達,工匠技藝精湛。至于學者,太學和各地書院中不乏有識之士,可動員他們前往殖民地傳授知識。”】
【朱由檢點頭表示贊同,又看向楊嗣昌:“楊愛卿,貿易協定和外交溝通方面,你可有初步設想?”】
【楊嗣昌拱手說道:“陛下,臣認為可先與周邊貿易往來頻繁的國家接觸,以互利共贏為基礎,商談貿易協定。同時,派遣得力的外交使節常駐,加強日常溝通。”】
【朱由檢轉而問孫傳庭:“孫愛卿,軍事防御部署,何時可初步完成?”】
【孫傳庭堅定地說:“陛下,待臣回去后,即刻著手安排。三個月內,定能完成港口防御設施的加固和軍事力量的合理調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