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笑著說道:“看來這文化交流已初見成效。楊愛卿,你與禮部商議,制定一套完善的接待和教學方案,以應對更多西洋學者的到來。”
楊嗣昌應道:“臣遵旨。陛下,隨著文化交流的深入,我們也可派遣大明的學者前往西洋,了解他們的文化和科技,做到相互學習。”
朱由檢點頭贊同:“此計甚好。楊愛卿,此事也由你負責籌備。讓大明的學者走出去,帶回西洋的先進知識,為我大明所用。”
孫傳庭在一旁說道:“陛下,無論文化交流如何發展,我大明的軍事力量也絕不能松懈。只有強大的軍事作為后盾,才能保障文化交流的順利進行。”
朱由檢說道:“孫愛卿所言極是。孫愛卿,你繼續加強軍隊訓練,提升我大明的軍事實力。”
孫傳庭抱拳領命:“陛下放心,臣定不懈怠。”
在朱由檢的推動下,大明與西洋的文化交流日益頻繁。西洋學者在大明學習的同時,大明的學者也踏上了西洋的土地。雙方在文化、科技、藝術等諸多領域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隨著文化交流的深入,大明國內也掀起了一股對西洋文化的探索熱潮。百姓們對西洋的奇聞軼事、科技發明充滿好奇,街頭巷尾時常能聽到人們談論西洋的種種。
朱由檢意識到,這是一個讓大明百姓開闊眼界的好機會。于是,他下令在京城舉辦西洋文化展覽,展示西洋的科技產品、藝術作品以及風土人情。
展覽當日,京城百姓紛紛前來參觀。展廳內,擺放著西洋的鐘表、望遠鏡、油畫等新奇物件,引得百姓們陣陣驚嘆。
一位老者看著精致的西洋鐘表,感慨道:“這西洋人的手藝真是精巧,如此復雜的物件,竟能做得這般精細。”
一旁的年輕人則對望遠鏡充滿興趣,透過望遠鏡看著遠處的建筑,興奮地說:“這東西真神奇,能把那么遠的東西看得清清楚楚。”
朱由檢與洪承疇、楊嗣昌、孫傳庭也來到了展覽現場。看著百姓們好奇而興奮的神情,朱由檢說道:“此次展覽,就是要讓百姓們了解外面的世界,激發他們對知識的渴望。”
洪承疇說道:“陛下此舉甚妙,百姓們增長見識后,或許能在各自的領域有所創新,為大明發展貢獻力量。”
楊嗣昌補充道:“陛下,我們還可鼓勵百姓與西洋學者交流,相互學習,進一步促進文化融合。”
孫傳庭看著熱鬧的人群,提醒道:“陛下,人員交流增多,治安問題需格外注意。臣會加派人手,確保京城秩序。”
朱由檢點頭:“孫愛卿考慮周全。文化交流雖好,但不能以犧牲百姓的安全為代價。”
在展覽現場,一些西洋學者也在為百姓們講解這些展品的原理和用途。他們用不太流利的漢語與百姓們交流,氣氛十分融洽。
一位西洋學者說道:“我們西洋有許多有趣的發明,希望能與大明的朋友們分享。同時,我們也從大明學到了很多寶貴的知識。”
百姓們紛紛回應:“歡迎你們來大明,也希望你們多給我們講講西洋的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