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傳庭在軍營中積極籌備出征事宜。他召集將領們,分析游牧部落的作戰特點:“游牧部落擅長騎射,機動性強。我們要加強騎兵訓練,同時準備好強弩和火器,以應對他們的沖鋒。”將領們認真聆聽,紛紛表示會按照孫傳庭的部署進行準備。
使者來到游牧部落營地,受到了游牧部落首領的接見。使者表明來意后,部落首領態度傲慢,直言:“你們大明邊境富饒,我們只是來取些財物。若想和平,需每年向我們進貢。”
使者義正言辭地回應:“大明乃天朝上國,豈會向你們進貢。邊境和平需雙方共同維護,你們無故侵擾,實乃不義之舉。”
部落首領冷笑一聲:“多說無益,若不答應,唯有一戰。”
使者見談判無果,只好返回京城向楊嗣昌匯報。楊嗣昌得知后,立刻進宮向朱由檢奏報:“陛下,談判破裂,游牧部落態度強硬,索要進貢,否則便要開戰。”
朱由檢怒拍桌子:“這些蠻夷,竟敢如此囂張。孫愛卿,即刻出兵,給他們一個教訓,讓他們知道我大明的厲害。”
孫傳庭領命后,率領大軍向西北邊境進發。一路上,軍隊士氣高昂,誓言要擊退游牧部落。到達西北邊境后,孫傳庭與當地守軍會合,了解邊境局勢。
孫傳庭看著地圖,對將領們說:“游牧部落騎兵機動性強,我們不能與其正面硬拼。可在要道設下埋伏,引誘他們進入包圍圈。同時,加強城池防御,防止他們突襲。”
就在孫傳庭部署防御時,游牧部落的騎兵開始在邊境騷擾。他們如旋風般襲來,搶奪百姓財物后迅速撤離。孫傳庭下令:“不要追擊,按計劃設伏。等他們進入圈套,再一網打盡。”
然而,游牧部落似乎察覺到了明軍的埋伏,遲遲不肯上鉤。孫傳庭深知,這樣僵持下去對明軍不利。他決定改變策略,派出小股騎兵主動出擊,佯裝敗退,引誘游牧部落追擊。
小股騎兵與游牧部落接觸后,假裝不敵,向埋伏地點逃竄。游牧部落果然中計,以為明軍不堪一擊,全軍追擊。當游牧部落進入埋伏圈后,孫傳庭一聲令下:“攻擊!”
頓時,伏兵四起,強弩和火器齊發。游牧部落騎兵大亂,紛紛落馬。明軍趁勢出擊,與游牧部落展開激烈拼殺。孫傳庭親自率軍沖鋒,大喊:“殺盡蠻夷,保我邊境!”
在明軍的猛烈攻擊下,游牧部落損失慘重,開始撤退。孫傳庭乘勝追擊,不給他們喘息機會。然而,游牧部落退回草原后,憑借著熟悉的地形,再次集結兵力,準備反擊。
孫傳庭知道,這場戰爭不會輕易結束,他一面加強防御,一面等待朝廷的進一步指示。朱由檢得知前線戰況后,對洪承疇、楊嗣昌說:“孫愛卿雖取得初步勝利,但游牧部落不肯罷休。洪愛卿,繼續保障糧草軍需供應;楊愛卿,密切關注局勢,看是否還有談判的可能。”
孫傳庭在西北邊境擊退游牧部落的首次進攻后,深知敵軍不會善罷甘休。他一邊組織士兵加固防御工事,一邊等待朝廷的下一步指示。此時,洪承疇正忙于調配糧草軍需,以確保前線供應無虞。他在庫房中仔細檢查糧草儲備情況,對負責后勤的官員說道:“前線戰事吃緊,糧草是將士們的命脈,一絲一毫都不能出差錯。務必保證糧草源源不斷地運往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