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接任歸義軍的張淮鼎一定不知道,他的所作所為也間接打開了歸義軍權力內斗的潘多拉魔盒。\"
大漢劉豬豬:什么破盒子起這名!
\"兩年后,張淮鼎病重,將助攻他執掌歸義軍的最大功臣索勛,叫至塌前囑咐道:張氏一門歷經喪亂,身邊也只有你可以托付了,我還小的孩子希望你能多加照顧,希望你能繼續驅逐戎狄,光復河西舊業。\"
\"公元892年張淮鼎去世,唐廷得知后對誰能繼續接任展開討論,思慮再三后,唐廷選擇與張氏一族有姻親關系的索勛繼任歸義軍節度使。\"
\"盡管這一決定能暫時維持河西安穩的局面,但歸義軍內部仍有不少人對此表示不滿,就算索勛將張淮鼎之子張承奉放在歸義軍副使的地位,也無法平息張氏一族的怒火。
\"久而久之下,索勛在任上做的有多久,就有多少時候是戰戰兢兢的,甚至他連節度使都不敢稱呼自己,只愿別人稱呼他為尚書、將軍等等。\"
大明某將士:他也是不容易,里外不是人…
\"可有些事,不是你退縮妥協就能夠避開的。\"
\"公元894年,張議潮的第十四女張氏以她父親之名號召敦煌舊部,同時聯合周邊部落勢力,將索勛殺害。\"
大明某將士:完了!完了!
大宋某世家子弟:又要亂了!
\"政變結束后,張承奉被擁護,為了慶祝勝利,張氏以她死去丈夫李明振的名義在莫高窟立了名為《大唐宗子隴西李氏再修功德記碑》。\"
\"從此碑文中后人得知,有擁立之功的李氏四個兒子分別瓜分了瓜沙兩州的職位。自此以后歸義軍軍政大權徹底掌握在了李家兄弟手中。\"
大宋某紈绔子弟:哎這是不是叫張冠李戴!?
大明某紈绔子弟:哈哈哈哈哈笑死!
大明某將士:不得不說很形象了!
……
\"似乎所有人都沒有將張承奉放在眼里,他們心中或許認為他不過是他們用來爭權奪,利隨意擺弄的棋子罷了。\"
\"而對于張承奉而言,眼下最為重要的便是蟄伏。沒過多久,他就迎來的一個好時機。\"
\"權力這東西,一旦沾上了就容易上癮,任張氏那會說的如何冠冕堂皇,如今李氏兄弟也漸漸放開了手腳,在文書上隨意使用節度使印,這也導致瓜沙兩大豪族的不滿。\"
\"公元896年,張承奉在清河張氏以及瓜沙二地大族的支持下發動政變,歸義軍紛紛擁護,李氏政權瞬間就土崩瓦解,不成氣候。\"
征北大將軍judy:看來歸義軍內部還是心向張氏。
\"當歸義軍陷入內亂時,回鶻也沒有空閑,逐漸變得強盛,于898年上貢唐廷時獲唐昭宗同意下嫁公主。\"
\"一年以后,回鶻人向西進,勢力進入到了肅州,張承奉害怕回鶻人對瓜沙造成威脅,在瓜州東南設立六處軍鎮,以防回鶻進犯。\"
\"又過一年(公元900年八月),唐廷頒布詔書加封張承奉為歸義軍節度使,然而這道詔書發出去不過三月,唐廷就爆發起了一次宮變。\"
\"事情的緣由是唐昭宗與宰相崔胤商議要誅殺宦官,而宦官首領(神策左軍中尉)劉季述恐懼之下直接發難,率領數千名禁軍攻入大明宮,直接將皇帝囚禁在少陽院。\"
大明某紈绔子弟:真的好驚訝,宦官竟然掌握軍權!
大唐某紈绔子弟:哼,你們那不是還有個王振!
大宋某世家子弟:突然發現歷朝歷代宦官之禍還是常事!
大明某將士:你還別說,還真是!
……
\"皇帝被囚后,宦官們矯詔令太子李裕繼位,尊昭宗為太上皇,不得不說唐朝的政變次數是歷朝歷代中最多的一個。\"
大唐李二鳳:……
所有大唐皇帝:……
\"不久之后,得不到重用的崔胤借機慫恿對宦官不滿的神策軍大將孫德昭發動政變,將劉季述斬殺。\"
\"唐昭宗是復了位,但神策軍的軍權仍然掌握在另一名宦官韓全誨手中。\"
\"所以不久之后,唐昭宗與崔胤合謀,打算再誅殺宦官一次,我說你們密謀是不是不避人,又被韓全誨知道了,為求自保他找了鳳翔節度使李茂貞作為后援。\"
\"崔胤察覺到了他們的密謀泄露,眼見李茂貞即將控制長安,于是急忙去找了宣武節度使朱溫請求他出兵。\"
\"也許崔胤死都不會想到,朱溫其實早就想要控制朝廷了,他寫的這封書信恰好中了朱溫的下懷,也給了他發兵長安的理由。\"
\"另一邊的韓如誨得知此事后,匆忙挾持了唐昭宗,往鳳翔方向逃去。\"
\"隨后,原本就風雨飄搖的大唐又一次陷入了紛亂之中。\"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