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宗時期
李世民心里酸澀不已,腦海中驀然炸出一道設想。
大唐政變如此頻繁,莫不是他那場玄武門開的頭?
天子出逃,也是因為李隆基那老貨,想想都來氣!
堂堂天子,竟敢棄城而逃,棄百姓于不顧!他們還有何臉面說是大唐子孫!
……
直播仍在繼續。
\"公元903年正月,朱溫大軍圍攻鳳翔已經數月,李茂貞糧草用盡難以再堅持下去,于是他斬殺宦官,將唐昭宗送到了朱溫的手里。\"
\"崔胤不是沒有想過辦法抵抗,但可惜的是他重建的軍士力量太過薄弱,為了解決礙眼的崔胤,朱溫還賜了他九族消消樂,這下好了,唐昭宗身邊沒人了,造成這一切的朱溫馬上就逼迫唐昭宗移都洛陽。\"
\"當昭宗的車駕行至華州,百姓們高呼萬歲,而當事人唐昭宗則掩面哭泣道:勿呼萬歲,朕不復為汝主矣!\"
\"或許唐昭宗的命運在被抓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他于公元904年八月十一日被殺身亡,唐哀帝李柷繼位。\"
\"遠在河西的張承奉愁的不行,附近的回鶻人已經崛起,而大唐自劉季述政變以來,就對河西之事再無旨意。\"
\"正當他苦悶不已時,有人從洛陽而來,并且帶來了一個消息。\"
\"那人喟然長嘆曰:沒有大唐了……!這一年是公元907年,大梁開平元年。\"
大唐某世家子弟:張議潮將軍的愿望到底還是沒有實現…
大明某紈绔子弟:一直想回家,結果家沒了……
大宋某世家子弟:聽了這么久的大唐,猛然聽見沒了,還有點悲傷!
大唐李二鳳(悲痛欲絕):朕的大唐就這么亡了啊!!!
……
\"大唐雖然玩完了,但是歸義軍的故事還沒有結束。\"
\"張承奉掌握大權后,將視野拓寬至整個河西走廊,才發現他們的境地已經十分危險,并且支撐著歸義軍信念的旗幟也隨著大唐的滅亡而轟然倒塌。\"
\"另一方面,當年挾持昭宗遷都洛陽的節度使朱溫(唐僖宗賜名朱全忠),在稱帝后,改名為朱晃,是為梁太祖。\"
\"與甘州回鶻不同,歸義軍對于朱溫所擁立的唐哀帝以及他篡唐立國的后梁是一概不認的,他們仍然使用唐昭宗天復年號。\"
\"然而歸義軍雖然不將朱溫當做一回事,但不代表朱溫能放過他們,他以河西節度使的方式在名義上控制了涼州之地。\"
\"此時的歸義軍可謂是孤懸于外,東有甘州回鶻,北有高昌回鶻,西有安西回鶻,南有吐蕃諸部。\"
\"可張承奉面對如此境地,他的心中卻充滿了斗志,他想要再創他祖父張議潮時期的輝煌!\"
大明某將士:好家伙,四面楚歌了!
大宋某世家子弟:不容易!
……
\"公元909年七月至八月,張承奉在近臣張文徹的建議下,于兩月之交的擇秋日正式建立西漢金山國。\"
\"建國之初,百廢待興,張承奉斗志昂揚,他為了重新打通與于闐的聯系,命大將軍羅通達率精銳一千人奔襲樓蘭,此戰大勝。\"
\"樓蘭大捷后,整個金山國都非常高興,張承奉甚至想要繼續征討實力強悍的甘州回鶻。\"
\"而據《敦煌文書》中記載自906年前后,雙方被人斗合,關系迅速惡化。有理由猜測是后梁的朱溫。\"
\"公元910年,張承奉命人征討甘州回鶻,但與樓蘭不同的是,甘州回鶻早有準備,即使派出的將士浴血奮戰,仍不能改變頹勢,逼不得已之下,退守至敦煌。\"
\"而張承奉在危急關頭,決定親自上陣,聚集城內守軍一萬\"出城迎戰。\"
\"這一次的爭斗異常激烈,張承奉方以傷亡慘重為代價才得以守住,而回鶻撤退后又改了主帥,這一回張承奉再也無法力挽狂瀾。\"
\"回鶻兵臨城下,張承奉意識到大勢已去,便派高僧大得等人去向回鶻求和,最終在敦煌、本地大族的多方斡旋之下,回鶻才同意了和談。\"
\"公元911年,張承奉自戰敗后便一蹶不振,并且取消了帝號,改為天王,西漢金山國也變為西漢敦煌國。\"
\"我之前也說過,百姓并不在乎掌權者是誰,他們最在乎的不過是這位掌權者能不能讓他們安穩地生活。\"
\"而那時候的敦煌城百姓在經歷了連番抗戰后,又面對蝗災,霜凍,瘟疫等等天災,都快活不下去了,他們的心中又怎能沒有怨言?
\"所以這也降低了張承奉在敦煌百姓心目中的威望。\"
大明朱八八:要是咱爹娘能吃得飽飯,何至于餓死!咱老朱也不會造反!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