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外一位上官均則回答說搞事前,王巖叟會塞一張小紙條替他傳達想法,他覺得這么做有點猥瑣,他這么老實的人這么能做這樣的事呢?”
林可替人尷尬的毛病又犯了,上官均這樣做仿佛是看見了小學時候別人大聲朗讀自己的情書一樣尷尬。”
“估計在場的人都會覺得無語,只有執政韓維替他撿起來掉在地上的臉面。”
“而他找補的理由也蠻離譜,大概也是急中生智吧!韓維強行說大臣之間傳些小紙條也無傷大雅,這有助于朝廷氛圍。”
北宋王巖叟:……
北宋韓維:……
“隨后,高太后把王巖叟,朱光庭等人的官職全部罷免,臺諫之中除了沒跟出來沖的上官均和呂陶以外,只剩下韓川一個人保留了原位。”
“或許高老太太也覺得這幫人太煩了吧,而到此事情還沒結束,緊接著高太后將目光投至剛才替王巖叟說話的韓維身上。”
“韓維作為一個與程頤兄弟交好的大臣,他與洛黨和言官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順便提一句他的背景,韓家也是世代為官,并且官職并不小,家族勢力非常龐大。”
“而如今的高太后又是愈發重視權柄的時候,那么這樣的背景的韓維自然成了她不順眼的對象。”
“韓維之黨,已經成了高太后的一根刺,隨后不久,親近蘇軾,蘇轍兄弟的呂陶對韓維發起了攻勢,指責他權柄過重,對朝廷危害極大。”
樂觀達人蘇東坡:親近這詞是這么用的嘛!
大明某世家子弟:得,這幫人又開始了!
大唐某風流才子:一天到晚彈劾!
……
“但是在呂陶發起攻勢的同一時刻,他自己又遭到程頤門下新任言官賈易的反擊,”
“他攻擊呂陶的目的也很簡單,呂陶雖然不與王巖叟等人一起結黨,但是他也有其他的團體,例如侍從官,執政等等,很明顯在他眼里,呂陶的危害更大。”
賈易:看什么看,你也結黨!
呂陶:……
“而另一邊的韓維,在指責范百祿時,并沒有及時的給出確鑿的證據,所以就這樣被高太后抓到了小辮子,于是乎韓維在不久之后被她給罷免了。”
“而朝堂上新上任的那種言官,如果和韓維扯上了關系,那么基本上都被罷免了。”
“就連程頤也遭到了波及,離開了朝廷。還有對韓維持續攻擊的呂陶也因為有結黨的嫌疑而受到了牽連。”
大唐某風流才子:媽的,這群人不是這個彈劾就是那個彈劾!
大明某世家子弟:不是這個罷官就是那個罷官!
宋哲宗:……
“之后,高太后和執政又開始對朝堂重新布局,臺諫之中不僅有新黨,還有對新法有敵意的官員,從此臺諫開始對立,朝堂上又構建了異論相攪的局面,一個字概括那就是亂!”
“咱高太后這回總算壓制了言官們一回,并且警告言官說:一心為國,勿為朋比。”
“而此時的朝堂之中,政治生態已經遭到了破壞,已經不是一個任命或者重新布局就能夠挽回的,就算看似融洽的呂公著和高太后之間,也存在著某種隔閡。”
“呂公著有兩個好朋友程頤和韓維,所以他對呂陶和蘇軾的政治意見通常是無以為然,尤其是高太后還想調蘇軾進入兩府,也被他以沒有空閑位置為由拒絕了高太后。”
“但是他自己卻無法以身作則,多次提拔他親近之人。”
大宋某沖網少年:雙標啊!我們蘇軾怎么你了,那多好的人才!
撈哥專業能手蘇轍:沒錯沒錯!
“之后與蘇軾相近的言官紛紛彈劾呂公著雙標怪,就連一旁看熱鬧的劉摯也沒有放過這個機會。”
“劉摯派出他小弟劉安世大罵呂公著以宰輔至尊,選用親近之人進入臺諫,公然破壞國家制度,蒙蔽圣聽,他越罵越嗨,上頭了還想要殺了呂公著以正典刑。”
“但是非常難以置信的是,劉安世還是呂公著他選拔進入臺諫的。”
“被自己舉薦的人才這么罵,要我是呂公著說不定直接開揍了!”
大明某將士:白眼狼行為!
大唐某官員:是不是瘋啦!
大宋某紈绔:太離譜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